文化自信下的中国文化安全建设探索
2020-12-08梁璐玥吴文英
梁璐玥 吴文英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100124)
在全球化大格局下,科技发达的今日,各国的沟通交流变得日益普遍与便捷。基于不尽相同的国情,各国在文化安全方面也采取了不同的防护或改善措施。
“文化安全”一词,含义广泛。早期约瑟夫·奈(Jepseph Nye)基于国家的文化、政治思想和政策提出“软实力”概念。[1]沈洪波提出,文化安全实际上“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立、生存和发展,在国际交流中保持强大的民族精神动力”。[2]徐龙建将其定义为“能够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3]本文旨在分析多个典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安全范围所作的具体建设,总结与借鉴,寻找适合中国自身的文化安全建设的道路。
文化安全面临之挑战
随着全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其所面临的文化安全挑战和潜在危机值得我国了解与借鉴。
美国。美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多宗教国家。被形容为“大熔炉”的美利坚合众国,多种文化之间的平等已成为其文化安全面临的首要挑战。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美国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这一问题。虽然《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为众人所熟知,但“白人至上”的类似传统观念至今仍然扎根于部分白人心中。亚裔在职场等地方的不公平机会;白人警察无故拦下黑人车辆骚扰排查,这些素材皆常见于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情节之中。美国的文化霸权及歧视现象在国家内部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其他种族文化遭到排挤,多元文化间冲突不断产生。
俄罗斯。苏联解体给俄罗斯之后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痛打击。俄罗斯独立最初,西方文化不断入侵,加上国内经济低潮,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股潮流的交锋中,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中颓废文化的影响,对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下降到最低程度”[4]。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的平台,从文化方面影响俄罗斯人民的思想与意识,对俄罗斯的文化安全一次次的造成重大威胁。
中国。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美国文化霸权的严峻安全挑战。在文化安全建设过程中,西方文化在近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意的向其他国家渗透其特有文化及价值观,使其他国家国民的文化自信降低。对比各国的文化安全挑战,中国首先要提防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保护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保持国民的文化自信。其次,通过观察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其各国存在民族主义分裂,各族间摩擦不断,而反观中国,作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大国,如何维护民族和谐,保持各民族友好共处,也是国家需要注意的问题。
各国维护文化安全采取策略
面对严峻的文化安全挑战,各国为维护文化安全,推进文化安全建设而采取了不同策略,以加强国家文化保障。通过观察别国维护策略、总结我国目前经验,以期提升我国文化安全实力。
美国。作为一个文化渗透性极强的国家,美国早在多年前就大力扶持其文化产业。于内,美国的演艺界多倾向于选取白人、黑人、亚裔、印度裔及拥有其他种族血统的演员共同参演于一部作品。这不但显示出其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尊重多元文化平等共存的宗旨。于外,美国不断投资文化输出领域的产业,以影视作品作为宣传载体,向各国灌输其价值观、文化理念。
俄罗斯。俄罗斯独立后,整个社会文化气氛一度低迷,年轻一代精神空虚。为恢复重建文化环境,俄国政府在传统文化得以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文化外交等方式紧抓趋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在文化领域的工作人员数量显著增高。此外,政府多方面支持国内的音乐人及戏剧团队进行海外巡演,对国际音乐节以及国际戏剧竞赛持赞成与支持态度。国家积极与别国进行文化外交,以建立友好关系,并逐步扩大俄罗斯在世界的影响力。
中国。建立良好国民文化自信是国家的首要任务。有关文化自信的建立,可以从传承、发展、推广这三方面入手。
第一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目前关注加强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校多开展京剧、书法等兴趣课程,加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增强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是传统文化的革新。对于传统文化,不但要保存维护,还要提倡传统文化的革新。相声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在形式与思想内容中都加入了新鲜元素,得到了各年龄段受众的喜爱。众多传统文化也是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保留本身的文化特色,并不断革新。
第三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当今网络科技发达,遵循文化互动观,以网络为平台来传播中国文化,对内可以加强国民对国家文化价值观认识;对外可以加大中华文化输出力度,加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西方文化入侵是如今对国家文化安全影响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面对挑战,我们不应退缩。只有我们达成文化共识,全面建设民族身份认同,才可使各国遵循多元互动观达到文化的和平交流、互促互进,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携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