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
2020-12-08谢璐明
谢璐明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的改革创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微课、MOCC等“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课堂派、职教云等互联网平台被众多高校推广。如何在高校把互联网资源充分运用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翻转课堂的介绍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课件、MOCC等,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基于会计基础课程
课前。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录制一段10分钟以内的小视频,上传互联网平台,比如职教云。并上传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实训内容。以其他货币资金为例,录制视频分为:由任务导入开始认识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其他货币资金例题、课后拓展(思考微信、支付宝属于哪一类资产)四个模块。随后通知学生提前在平台上观看视频和相关资料。
课中。第一节课先让所有学生轮流念“翻转课堂”的其中一个字,最终把念字相同的同学分成一组,总共分成4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一个组名,展示本门课的学习目标、口号,建立团队意识。按小组顺序轮流派代表设计准备课中讲课的内容,其他小组准备要提的问题。
第一次授课开始时,第一个小组派代表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授,讲完后由下一组进行提问,其他组进行评分,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未讲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打分的关注点有以下:对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对重难点的把握、讲解的态度认真程度、讲解时长、对课堂氛围的把握、声音的大小(不宜太小)、语速(不宜太快)、应对提问的综合表现(组员参与)。接着在互联网平台开始讨论、练习、操作实训题。学生自己动手把知识运用起来。
课后。学生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画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并上传职教云,由其他同学投票选出做得最好的思维导图,给予一定的加分。
翻转课堂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课前不刷视频和资料,课中听不懂发言同学的讲解,导致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满足度降低。小组分配讲解任务时互相推诿,最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对于课堂氛围不活跃的班级,小组代表课堂上讲解时放不开,时长太短,准备不充分,班级同学听讲解时不互动,或者只有讲解小组的成员参与互动,导致课堂进行起来比较沉闷,效果不理想。
虽然有的班级提问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互相之间你问我答能让知识进一步内化,但有些课堂氛围较沉闷的班级选择放弃提问这一环节,打分也追求每组分数相同,每组打一样分数,导致相关环节流于形式。
对于问题的解决探讨
解决以上问题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正向精神激励与分数激励,奖惩结合。
掌握课前学习视频的进度,动态地进行公布,并且把视频观看程度百分比和观看时长纳入考核之一。
分小组进行考核,期末按平时讲授的打分排1,2,3,4名,第一名全组成员在期末最终成绩上加10分,如果有成员低于50分的加到60分;第二名全组成员在期末成绩上加6分;第三名全组成员期末成绩加1分;第四名全组成员期末成绩倒扣5分。
记录每次发言的学生,并且对认真准备讲解清楚的同学进行标记。对于其他情况的同学同样进行记录,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层辅导。
进行多元化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以下计分点:小组的打分,教师打分,出勤情况,课件观看进度和时长,作业分数。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学生和班级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不理解是实施的一大阻碍。相对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同学关系比较熟络、热爱提问的班级更适合使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在校学生,可以使用足够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奖惩分明、注重过程考核、多元化评价等应对措施以克服一些问题,但仍有可能无法进行,这时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可以保留小组形式,把小组代表讲授改为传统的教师授课后小组代表画思维导图进行总结的方式继续进行打分、提问等环节调动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探索手段之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培养团队合作默契,帮助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内化吸收知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