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0-12-08
(冠县清华园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0)
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在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来制定出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别于其他学生的体验,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的综合效果得到保证。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种个性化的、差异化的教学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发展独特领域。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势必会涉及到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文化艺术精品,这也是培养个性化创新教学方法的有利文本。
一、培养学生意象营造能力,想象古诗词文本中的意象氛围
从今天语言习惯的角度来看待古诗词,往往会觉得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今人存在很大差别,这也是导致了很多中学生觉得古诗词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关键。古诗词是诗人看到某些景物之后触景生情所思所感,是在一定环境氛围下完成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也融入了充沛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讲解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将诗词中的意象情境再次表现出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使得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写作时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作者充分体现出了作者情感的充盈以及对妻子思念之深。在作者的脑海里,对妻子的思念穿越千万里,虽然身在异乡,但是依然想着北方家乡,结构之精妙体现在其几乎超越了古体诗所能表达的范畴。亦有说法李商隐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妻子已经去世了,“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对相见时间的阐述;接下来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又是一种空间上的转换,将北方家乡又转换成为了作者身处的巴山蜀地;更为绝妙的是因为这时候作者妻子已经去世,不可能实现“共剪西窗烛”,这又是一种生死上的结构突破。因此,在《夜雨寄北》短短的四句诗中涉及到了三个结构,即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生死结构,打通了传统文字表达方式的束缚。教师通过这种意象建立以及引导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这首诗的意境氛围当中。
二、将古诗词与流行文化进行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对于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之后,势必也会直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找到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点,现阶段很多中学生往往喜欢流行音乐,其实很多流行音乐作品也开始积极与传统的古诗词文化进行结合,例如教师在讲到苏轼《水调歌头》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王菲的那首《明月几时有》。此外,在扩展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推荐龚琳娜的《庭院深深》,这是根据北宋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所改编,保留了其中大部分原词,这首音乐作品意境深幽,丝丝入扣,将充沛的情感通过潺潺流水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学生沉醉在美妙乐声中的时候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之美。通过这种将古诗词与流行文化进行结合的方式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培养其应用古典诗词概括当今事物的能力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一定韵脚,因此古诗词的背诵难度并不高,但是如果背诵下来之后长时间不用也势必会随着时间的流失中化为泡沫,甚至于在多长时间之后提起哪一首诗词完全没有印象,不记得是否学习过。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古诗词进行积极运用,应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应用古诗词来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事物,这样一来也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以及运用能力。例如,在李白《蜀道难》中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诗句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应用到,当学生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也可以应用这句诗来表达现阶段的心情;再例如,在晏殊《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主要是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流失的惋惜与无可奈何,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应用到,可以用来形容学生已经逝去的童年时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意境之美。因此,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对古诗词文化教育方式的研究力度,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要领,从而使得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师应该注意营造更加理想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