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构思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3期
关键词:音律连贯性织体

高 慧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2

一、多声部织体结构以及形态

(一)多声部织体结构

通常情况下,多声部的织体结构复调体、和声体以及两者混合三种类型。复调体织体结构指的是在一个音律阶段内,使用不同的韵律结构形成的曲调类型,不同的曲调类型之间相互独立,并通过内在的韵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调的织体结构。和声体指的是在韵律的曲韵中具有伴奏形式的存在,在一般情况下,复调织体结构当中的支声就和和声体十分相近,在和声织体结构中,各部分的联系相对不够紧密,一个曲调之间的节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基于和声织体结构的连续性差别,和声织体结构也可以分为和旋式、伴奏型等形式。

(二)多声部织体结构形态

从作品内涵结构层面来看,多声部的作品结构主要的音乐结构有多和音、多节奏等形式存在,在基本的音乐创作中,多声部织体结构的形态主要是将这几种音乐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音乐本身更具有艺术内涵。

1.主调织体的构思

作为最基本的多声部织体结构形式,主调型主要是基于主旋律、和声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音乐结构,这一形式的主调就是音乐作曲中的主旋律,而和声就是作曲中的伴奏,通过两者之间的连续性、结合性,让和声充分的为乐曲中的主旋律衬托,从而实现音乐旋律的连贯性。

2.复调织体的构思

复调在整个作曲理论当中内涵较为广泛,不过其最基础的就是对复调的模仿,通过模仿复调,能够实现对作曲意境的传递。在通常情况下,为了让复调这一音律能够更好地实现传播,作曲中对于复调音律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其需要更多的关注切分音、休止符的意义,在作曲的旋律上,就可以实现旋律较长,也可以实现旋律较短,决定旋律长短的主要依据就是要确保整个音调的连贯性。模仿复调指的是在一个音律结构下,变体在不同声部之间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并在纵向上实现结合的一种织体结构。

二、永儒布音乐创作中的和弦结构纵向特点

在我国的作曲多声部织体的运用上,对其音乐进行多声部织体结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在19世纪,西方国家的和声体系就形成了以大、小调为基础的体系,这一体系在当时广泛流传,我国最初的和声部织体结构也是以大、小调为基础,不过随着后期的民族化的内涵逐步融入到作曲中,使得和声内容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永儒布音乐和旋结构尤为突出。在最开始的和声部音乐创作上,永儒布创造具有明显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以自身对歌曲的喜爱、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沿用的是蒙古族的五声调式,其和声部主要是以三度叠置和弦为载体,这和西方国家的大、小调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想研究和声部织体结构,需要对其和旋纵向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一)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在最原始的和弦结构当中,三度叠置作为最基础的形态类型之一,其留有了和弦功能的基本作用,其更加注重的是声部的独立性以及连贯性,在多声部音乐织体结构上,要想实现复调的创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中低音的作用,而三度叠置正是通过这一方法来实现,其不仅能够代表多声部的一个具体结构层次,同时还能够表达出韵律中其他的结构层次,将作曲本身的空间性有效的表达出来。

(二)四、五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在最基本的和弦构成方法当中,四、五度叠置是通过四、五度叠加的方法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实现了三度叠置和弦构成方法的延续,让和声在和旋结构的作用上更加的重要,也成为了最基本的和弦结构之一。基于最基础的四、五度叠置的表达相对比较空广,为了更加体现音律在作曲中的应用,永儒布在其作曲创作上应用了四、五度叠置和旋,将多声部的织体结构表现更加的实现,将和声部分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不仅保留了原有作曲创作上的连贯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让织体结构更加的完善。

(三)二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二度叠置和弦结构主要是通过和声的大、小两度来实现结构上的创作,在作曲创作上,通过对两度进行叠加形成的和旋结构,能够让曲目中多声部的织体结构更加的突出。

(四)附加音和弦的运用

在传统的基础和弦结构上,三度叠置是一个基本的构成,通过这一结构衍生出来的和弦结构类型众多,附加音和弦就是其中一种,其主要是通过发挥附加音功能的作用,来实现对作曲深度的传播。这种和弦结构和一般的弦外因有所不同,其也是和弦结构的一部分,并不会改变传统和弦的音律效果,让和声的效果更加的凸显,给曲目本身有了一种更加的神秘、紧张感,这种和弦结构方式在运用上相对更加实现音律的宽广。

猜你喜欢

音律连贯性织体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