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特色民族音乐艺术对比研究
2020-12-08刘畅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刘畅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受中俄文化差异与不同音乐发展史等因素的影响,中俄特色民族音乐艺术在表现力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通过对中俄特色民族音乐艺术的异同点分析,立足本土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俄罗斯音乐优秀元素,能够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现代化发展,更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有着现实意义。
一、中俄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分析
(一)中国音乐文化特色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乐府音乐,主要服务于宫廷活动,设立了采风制度,实现外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等音乐类型的结合,且音乐形式丰富,包括相和舞与鼓吹乐等。经历了唐代歌曲大曲,实现了器乐与舞蹈、诗词等一体化的艺术形式,音乐艺术发展达到了新的繁盛时期,其音乐结构庞大且表演时间长,由散拍、不舞不歌与器乐演奏三部分结构组成。经历了宋元戏曲音乐,主要以南戏与杂剧为核心的南北曲音乐系统。根据戏剧内容与语言唱腔,选择各种曲调连缀方式,以突出角色的情感特征。经历了明清时期的民歌与说唱艺术,民歌类型多样,包括渔歌、山歌、牧歌等,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等,社会文化特征明显。例如,陕北的信天游,音域宽广且节奏鲜明,多用高腔表达情感。说唱音乐以鼓词、弹词为主,后者包括苏州弹词与扬州弹词等;前者流行于北方,源于宋代鼓子词。从声乐艺术入手分析,我国民族音乐都以单旋律的音乐形式为主,和声几乎不用。在配乐方面以弹拨音乐为主,高丽等地的音乐传入中原后,我国民族乐曲种类更加丰富。
(二)俄罗斯音乐文化特色
俄罗斯音乐文化发展经历了模仿西欧古典浪漫主义阶段,在卫国战争后产生了大量士兵歌曲,富有追寻自由的浪漫英雄主义气概。当时,俄罗斯音乐受德国与法国音乐文化影响较大。作为民族乐派创始人,格林卡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乐观自信精神,为民族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历了悲情主义音乐发展阶段,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悲情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如《第六悲怆交响曲》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贴近民间生活,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文化。经历了百家争鸣阶段,如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例如,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充满了新古典主义色彩,对传统音乐形式大胆创新,使作品更加具有歌唱性与抒情性等。从声乐艺术入手分析,音乐作品演奏形式自由,各音乐要素都围绕曲目主题展开,如节奏服从曲目旋律表达内容等,演奏时节拍反差较大。
二、中俄特色民族音乐的比较
(一)异同点
首先是舞台艺术上的差异,中西方古代文化内涵不同,我国民族音乐更注重民间乐曲选取,舞台艺术形式也以民间音乐艺术为主。俄罗斯音乐发展从模仿西欧国家音乐艺术兴起,在主题或形式等表现上都有着明显的西欧古典音乐的特征。其次是主题表现上的差异,俄罗斯民族音乐充满了悲情主义色彩,与俄罗斯人忧伤又狂欢的性格特征相符。我国民族音乐向着京剧舞台上以旦角为主的格局发展。
(二)相同点
两国民族音乐都是在立足本土音乐传统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的音乐文化,最终通过整合发展,将两国民族音乐文化推向国际。民族音乐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与大胆创新,推动了本国音乐文化稳中求发展。我国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代表,莫过于钟鼓乐队;而俄罗斯民族音乐创始人非格林卡莫属。两国民族音乐都采取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与演奏方式,在借鉴和整合多种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造。两国民族音乐创作发展都受到了人文习俗与区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从而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温婉细腻的南方民族音乐、热情豪迈的北方音乐。俄罗斯人多生活在庄园内,音乐作品更具淳朴的自然风格。民族音乐内容与风格都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但都根植于民间生活。
中俄两国特色民族音乐艺术发展,都存在明显的融合与吸收痕迹,唯有取其精华并为己所有,才能让音乐作品更富有生机,从而拓展创作与发展空间。中俄两国特色民族音乐艺术的差异体现在舞台艺术与音乐主题表现等方面,这与中俄文化差异等因素不无关系。虽然两国民族音乐文化特征有着较大差异,但在异同之外也有着相同之处,加大两者间异同点的研究力度与深度,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