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游丝描在艺术领域的新起点
2020-12-08黄成超华南师范大学
□黄成超 华南师范大学
自古以来,我国画家对绘画手法和技术都有很多的创新和理解,正如“十大传世画作”一样,我国各个朝代的经典画作所使用的手法以及对绘画技艺的理解都各不相同,这种种方法之中,尤以高古游丝描为常见,其以线条的均匀柔和、细琐挺劲、简单柔和为主要风格,在绘画创作中多有应用。近代以来高古游丝描多被用于工笔人物画,现代画家利用高古游丝描的这一特点,来体现现代人物的形态特征与情感。本文基于高古游丝描的具体手法和现代人物工笔画的发展现状来阐述高古游丝描在现代艺术领域中的新起点。
一、背景
绘画从传统发展至现代,受西方绘画艺术以及中国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工笔人物画呈现出多元共生,异彩缤纷的局面,现代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始终不停地求变、求异、求创新,在材料、技法和形式上进行不断探索,寻求突破点。这也就造成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形式语言越来越西方化,也越来越缺少中国传统绘画应有的韵味。那么,为什么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创新一定要西方化呢?是否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保留传统的绘画形式(如线条)呢?对此,笔者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览品读古代绘画经典作品,再根据绘画学习时临习经典作品的体会,创作了一系列以高古游丝描为主要手法的作品,在不失“传统”的情况下力求创新,并且在创作过程和对理论观念的研究中,获得艺术创作上的新突破,这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非常具有价值。
二、相关成果综述
在朱朴所著的《林风眠话语录》中,林风眠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画家之所以不由自主地走进传统的、模仿的、抄袭的死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材料、工具有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地方吧。例如,我们国画目前所使用的纸质、颜料、毛笔或者是因为太同书法之故,所以就不期然地应用着书法技巧与方法而无以自拔。那我们就不妨向古人之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一样,下一个决心,在各种材料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对于这段话中的后半句笔者有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绘画的出路并不在这些绘画材料工具上,而应该在继承传统绘画中最根本的本质要素“线条”上,相反,正是有了宣纸、毛笔、国画颜料这些工具以及书法的书写造型,才将此绘画定义为中国画,如果这些都换成了其他工具和手法,那是否还是符合传统审美内涵的中国画,对此问题笔者也将在自己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作出实践。
三、“高古游丝描”的概念与应用创新
“高古游丝描”是魏晋时期的顾恺之在前人线描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线条圆而细,用力均匀,描法形似游丝,清代万川《绘事雕虫》中有“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因此被称作“高古游丝描”。“高古游丝描”多在六朝以前使用,所以是最古老的一种描法。《诗品集解》中郭绍虞对“高古”的解说为“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足以看出“高古游丝描”在十八描中居于首位的意义。
通过对一些画作线条造型的历史了解我们可以知道,线条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手法中非常受重视。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画家不仅传承了高古游丝描,而且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经典描法,使线描在样式和理论上都趋向成熟与丰富。唐宋时期是人物画发展和线描艺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线描开始作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当时人们称为“白画”),更是出现了一批使中国人物画线描艺术走上巅峰的画家,如吴道子、阎立本、周昉等,他们分别是药菜描、铁线描、琴弦描的代表人物。我们可以从绘画作品中看出,这些线描不仅沿用了高古游丝描,而且还结合时代与人物特征创造出符合人物形态的个性线描,可以说唐宋时期是中国线描艺术的集大成时期。到了元明以后,文人画开始兴起,随着绘画观念的转变,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兴盛,人物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娱情雅玩的一种方式,这使得线描艺术有了新的审美内涵与追求。
四、现代工笔画人物对“高古游丝描”的应用
在现代工笔画中,高古游丝描似乎找到了新的起点。有一些创作者对高古游丝描和现代工笔人物画结合的矛盾点提出了疑问,如高古游丝描真的不能直接运用到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吗?多位现代著名画家实践证明,它们是可以很好地结合的,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这两者的结合。当今,工笔人物画中线描在不断减弱,或突出色彩或其他形式,把线这个造型立骨的关键形式忽略了。在这样的情形下,画者应该重新认识高古游丝描的历史地位,认真临摹高古游丝描,然后进行高古游丝描的再创作。两者统一的方面表现在用线造型上,无论是高古游丝描还是兰叶描,它们都是工笔人物画的基础,我们在前人创造的线描基础上,通过学习进行再创作,就会拥有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