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思政

童 芳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目前,社会热点话题不断推陈出新,人们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意志力薄弱的人群很难辨别这些观点的是与非。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还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可能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差

时代的变迁出现很多新型事物,新媒体就是其中一种,深刻影响了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这种教学手段过于依赖,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媒体的教学优势上。就思政教学而言,只应用新媒体这一种教学手段,忽略了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具体表现是主观能动性差,大多数学生上思政课都在低头玩手机,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也不太感兴趣[1]。

(二)学生情感发育受到不良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思政知识学习活动,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用的教学方式也过于传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思政教育中应有的价值,多媒体教学直观性特征没有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学生的内心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不能准确辨认出思想政治信息,在上网浏览时,所获得的思政内容有效性差,而且获得的信息多为快餐式,所形成的道德意识也有一定的偏差。当下虚拟交流盛行,网络环境中的社交手段多种多样,但这也给学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学生情感发育的影响不好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产生一定阻碍作用。目前,大多数学生习惯在虚拟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在虚拟网络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微信和QQ 是使用人群比较多的两个软件。在此条件下,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忽视了与周围同学的交往和交流。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

(一)辅导员完善自我,坚持以德服人

事实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方面消耗了非常大的精力,但最终获得的成效却不够明显。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岌岌可危的现实情况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更为艰难。在网络复杂的环境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始出现更突出的问题。因此,高校展开思政教育工作应当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此高校思想辅导员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有关知识,对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也要积极参加,增强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坚守好学校德育第一线,在与当代大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力量。辅导员本身有健康的心理,有完整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榜样力量。思政工作者在学习时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实际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应当切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就意味着思政工作者工作任务量非常大,良好完成也有很大的难度。思想辅导员要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社会成员,自身的思想受到多种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要提高自身能力,弱化其中的不良价值观的冲击力量。积极完善自我,有更强大的意志力抵抗自身的心理健康压力,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

(二)思政课讲师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就思政课教师而言,积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融合网络环境中的热门事件,编制成基础的思政理论知识,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给出的研究内容过于单一,除了要有深奥的理论之外,还应该有鲜活的案例。建立一个系统的实现过程,首先要广泛收集新媒体环境中的热点事件,然后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接着与基础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最后设计成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整个过程都需要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充分体现媒体传播与实体思政教育、心理教育之间的融合[2]。高校思政教师要掌握大量的网络用语,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讲师还应该对网络思维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真正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迎合学生,而是真正掌握网络所传播的价值观的本质,对网络环境中所传播的思想有客观而精准的剖析。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要重视对学生思政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年级辅导员来说,应积极完善自我,坚持以德服人,作为高校思政课的讲师,应努力提升媒介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