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湟刺绣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2-08范小慧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刺绣全县文化

范小慧

民和县文化馆,青海省海东市 810800

青海省文化、扶贫、民政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青绣”的发展和创业创效的成果,予以全方位的扶持。为此,民和县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打造民和青绣品牌,鼓励城乡妇女创业”为目的,对民和县现有的青绣品牌之一——“河湟刺绣”加以打造包装,促进非遗文化转化为产业链,鼓励全县妇女同胞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从家庭馈赠品推向市场,推向省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笔者就民和县河湟刺绣为例,浅谈河湟刺绣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结合民和县河湟刺绣存在诸多问题,2020 年4 月-5 月,笔者深入全县22 个乡镇,对“青绣”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民和县河湟刺绣现状

(一)刺绣企业及其就业人员

这次调查掌握全县刺绣技艺的人数有5015 人,其中回、土、藏等少数民族占2308 人,汉族2707 人。另外,残疾人掌握刺绣技艺129 人,绣郎12 人。在这些群体中,15 岁--25 岁有365 人;25 岁--45 岁有2275 人;45 岁--65 岁有1583 人;65 岁以上有158 人。从年龄结构看,年轻人占多数,这是发展“河湟刺绣”的优势,有利于开发刺绣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县个人创办有刺绣企业、公司或绣坊等经营场所的有27 家,有挂牌传承基地的有2 家。近年来,县扶贫局、妇联、文体旅游等单位,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精准扶贫、发展主导产业、集中连片、统筹兼顾、产业化经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导向为原则积极扶持河湟刺绣产业。在民和县官亭镇文化中心设立扶贫加工车间,以民和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展土族刺绣加工,销售等活动。按照“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用协会、合作社“统一供应原料、统一生产工艺、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购销推广”,把分散的农户集中到加工车间集中培训指导进行加工生产。

(二)优秀作品参展情况

近年来,民和县积极组织本县刺绣技艺能手参加大型活动及展览,先后3 次组织绣娘参加了省级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两次全省刺绣大赛人数84人。

(三)刺绣人员月收入情况

民和县现有1500 元及以下的2870 户 ;1501-3000 元的1427 户;3001-5000 元的710 户;5000 元 以上的有8 户。相对于全县人口而言,普及率较低。

(四)河湟刺绣传承人

河湟刺绣是青海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特色,经过民和县文化部门的努力,将民和县比较特有的“河湟刺绣”进行申报,2009 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目前,民和县有4 名被青海省文化旅游厅授予“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称号;8 名被授予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 名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五)青绣品种

河湟刺绣是青绣(青海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平绣为主,另外还融入了当地的盘绣、拉绣、网绣、锁绣等绣法。其工艺独特,做工精细,晶莹剔透,精美细致,毫厘毕现,巧夺天工。其人物作品栩栩如生。其艳丽的色彩、精美的手艺同民间文化紧密契合,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和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它不仅是开放在河湟文明宝库里的又一朵艳丽奇葩,同时也为收藏品赋予了另一种意义,具有市场潜力。

二、存在的问题

1.绣娘分布不均匀。民和县人口较多,少数民族占比较大,许多妇女的就业意识淡薄。民和北部的其它二十个乡镇依旧没有协会组织、工坊等,青绣开发机构较少,有的乡镇开发青绣尚为空白。

2.刺绣作品单一,题材传统,由于受文化限制,民族制约,现有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未能开发新颖的代表性刺绣作品,也形成发展青绣的瓶颈。

3.资金短缺,想干事的没资金,有资金的对青绣不感兴趣。导致缺乏投入资金,制约规范生产,传统农户的加工产品难以上档次,难以走出农家庭院。

4.观望态度,难以走出家门。尚有大部分乡村刺绣爱好者,“等靠要” 思想严重,难以走出家门,将“刺绣”变现,开发刺绣尚在萌芽状态。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河湟刺绣传承人培训,壮大河湟刺绣传承队伍

以乡镇为单位,举办河湟刺绣传承人培训班,邀请青绣传承人到乡村为妇女面对面授课,切实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刺绣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意识,帮助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刺绣技艺技能,加大青绣保护、开发力度,邀请高校美工、艺术类的相关教师为培训学员授课;邀请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相关刺绣知识,如刺绣工艺与四大名绣、刺绣材料与工具、刺绣制作技法、刺绣针法和实用针法、配线做图、刺绣绣法以及刺绣艺术品的鉴赏等;传授营销策略,将自己的作品多渠道销售出去,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二)开发新产品,让河湟刺绣走出省门国门

县文化馆牵头,聘请相关专家设计与打造适合民和民族区域的新款式,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青绣+扶贫”产品。如藏式刺绣,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汉式刺绣,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为主;回族刺绣以回族服饰、宗教文化为主;土族刺绣以土族信仰为主等多民族特色为主,开发新产品,扩宽省内外旅游产品市场。

(三)破解资金缺乏困惑,为个体刺绣经营者搭建销售平台

以文创项目和政府开发“青绣”品牌为契机,积极与扶贫、银行、民族团结创建办、妇联、团委联系,给予优先扶持青绣产业,以“青绣作坊暨青绣传习基地”建立发展平台,促进青绣经营上档次、上规模。

(四)组织已参与或有意向参与“青绣+扶贫”的群众

重点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培训活动,积极扶持全县回、藏、土、汉等各族农村能人开连锁作坊、搞加工,带动一批乡村劳动力,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和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刺绣全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谁远谁近?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