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子美学的“涤除玄鉴”

2020-12-08李成成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观照礼乐老子

李成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艺术设计图书中心,北京 100037)

老子名李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语录集中在《老子》一书上。老子的学说如对于艺术扰乱人心志、“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等,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叶朗将“老子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的起点”,可见老子思想的重要性。“涤除玄鉴”是老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对于后世文学艺术领域以及美学领域有重要意义。

一、老子美学的核心观点:道

老子的毕生学说浓缩于《道德经》中,“道”是此书的中心范畴,理解老子的思想首先要理解“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核心宇宙观,陈鼓应在《老子今注今译》中评价道:“这是老子著名的万物生成论的提法,描述道生成万物的过程,老子使用一二三的原意并不必然有特殊的指称”。正如蒋锡昌所说:“《老子》一二三,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万物,愈生愈多之义”。抛开复杂的字面解释,老子这一思想简单而言是说道产生了万物,他在这里没有做明确说明,而是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予以解释,即,“道”其实是世界万物产生之前的那种原始混沌状态,有了它才有了“一”、“二”、“三”及世间万物。对道的另一解释在“道可道,非常道”中可见,这里的“道”是一种天道,可理解为一种原始混沌,“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即“道”是周而复始运动的,在运动中产生天地万物。这些都反映出老子对于“道”的理解:宇宙世界是由一种叫作“道”的原始混沌在不断运动中所生发出来的。

身为道家的老子关注生命起始的状态,指出万物生命之始是天道,天道需要自己亲身体味方能知道其面貌。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对人的精神的观照,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包含了宇宙论、人生论的成分。

二、老子的“涤除玄鉴”思想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这是老子关于“涤除玄鉴”的表述。此处的“玄鉴”,《老子》通行本中作“玄览”,帛书乙种本作“玄监”。“‘监’字即古‘鉴’字”;这里的“鉴”即镜子。“后人不懂‘监’字本义,改作‘览’”。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涤除”即洗涤、祛除之意,“玄”为黑色,有幽深之意,“鉴”指镜子,“玄鉴”表面意思为幽深的镜子,可引申为心灵,“涤除玄鉴”即洗涤、祛除心灵上镜子的瑕疵,以下从两个角度阐述。

(一)将 “道”作为人生观照

不同于上面的字面解释,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将“玄”解释为“道”,“鉴”解释为观照,“玄鉴”就是对于道的观照。从这个角度出发,“涤除玄鉴”意为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与孔子对待礼仪的态度不同,老子认为礼乐均为约束人的外在工具,是一种形式,“道”是高于“礼乐”的事物,是万物的本源。这里是否有涤除礼乐等外在杂念,将“道”作为人生的观照之意呢?“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此处的“礼乐”已成为老子心中道德丧失的产物,是精神、行为分离的统治者的工具。在高低秩序上,道大于德,德大于仁,仁大于义,义则大于礼,礼已成为最低的标准,是忠信祸乱的罪魁祸首。所以涤除玄鉴主张祛除礼乐、仁义等外在形式的失道之物,将万物的根源——“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和观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致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境界,以此观照世界的本源“道”,实现“玄鉴”。冯友兰说:“《老子》认为,要认识‘道’也要用‘观’。‘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一章)这是对于‘道’的‘观’。它认为,这种观需要另一种方法,它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十章)‘玄览’即‘览玄’,‘览玄’即观道。要观道就要先‘涤除’。‘涤除’就是把心中的一切欲望都去掉,这就是‘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就可以见道了。见道就是对于道的体验,对于道的体验就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冯友兰的解释让老子的这一思想与其核心概念“道”结合,涤除玄鉴成为一种道的人生观照。“至于通过怎样的认识痛经实现这种观照,老子并没有明确的回答。在这一点上,老子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补充和发挥的余地”。

(二)涤除心灵杂念,保持内心宁静

除了追求“道”的境界,涤除玄鉴有让心灵祛除杂念,保持内心宁静以看清世界的含义。由于人的心灵本身充满了各种习性、经验等主观色彩,还有一部分利益驱动下的功利色彩,当这些色彩过于浓厚时会遮住人的本真心灵,让人无法看清世界。而老子希望人保持最本色、最淳朴的一面即生命的本色,它是人类高贵灵魂之所在。

老子的“涤除玄鉴”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很多影响。哲学家如齐国的管子学派、庄子、荀子、韩非等对老子这种虚静认识有所发挥,如韩非子将其发展为“思虑静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庄子将其发展为“心斋”、“坐忘”;在文学艺术领域,宗炳提出“澄怀味象”,并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三次提到“道”:“夫圣人含道映物、夫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之后的陆机、刘勰对这一思想都有所发挥。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将老子的这一思想定性为“审美观照要以虚静空明的心胸为前提”,认为审美心胸的源头即为老子的“涤除玄鉴”命题,将这一思想提到中国美学的高度。老子的“涤除玄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一种抛弃功利的、清澈见底的无暇状态。

猜你喜欢

观照礼乐老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智者老子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