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优化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2020-12-08苏桢囡
苏桢囡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容,灵活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微课的价值和作用,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充分激发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微课针对性较强、微小以及时间较短等优势,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计算机基础微课资源的制作
(一)教学内容的细微化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以四十五分钟为一节组织教学内容的,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很难保证同学都认真学习,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设计中,应将计算机的操作具体化、细微化,每个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10 分钟,以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文档排版,将它分为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样式、自动生成目录、页眉页脚、公式的插入、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页面设置、邮件合并、插入特殊符号、项目符号和编号。这样每个微课资源将非常短小,需要学习的同学通过查找微课资源,自主开展学习。
(二)微课资源工具书化
在一些微课的设计中,有些老师把微课作为一节完整的课进行设计,即微课中包含了新课引入、探究新知、归纳总结等,这对于一些课程确实是合适的。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多,而每个操作都需要引入教学,时间无法保证。为了解决授课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在计算机基础的微课资源设计策略上直奔主题,不再设计新课导入等环节,而是直接教授学生如何操作,将微课变成简单的“工具书”供学生查阅。
故计算机微课视频资源采用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在电脑上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领,在录屏的同时录声。教师的操作不宜过快,先语音提示即将实施的操作,稍停顿再移动鼠标到要操作(点击)的位置,点击操作。教师的操作不宜使用快捷键,快捷键操作虽然可以加快制作时间,但是无法录制下来,学生将看不到操作。
二、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活动
当前很多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微课,构建生动性、趣味性的课前预习活动,增加课前预习的乐趣,使中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预习活动当中,为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为学生展现计算机有一个“大房子”形状逐渐转变为如今的便携式手提本的变化过程,动态而流畅的视频画面能够为学生直观展现计算机的主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改善传统的课前预习活动当中,仅仅只能通过文字学习等方式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模式,为课前预习活动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元素。
(二)课中指导活动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存在毕业后无法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个人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微课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课程工作场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按需学习,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模拟中职学生未来的真实工作场景,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知识的实践模拟。真实的情境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以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氛围为场景,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岗位发展需求,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同时也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可以为学生布置制作明星海报等相关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或者快速播放或者缓慢播放教学视频,对于没有听清的内容也可以重复播放,在明确任务和方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
(三)课后延伸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微课进行课后教学的延伸活动。课后复习型微课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其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中的教学总结课件或者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同时可以设有专门的问题答疑视频,对于学生时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专题讲座、典型例题分析以及综合疑难问题指导等形式,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可以说,学生是带着对知识的基本掌握的自信和对某些疑难问题的困惑来到总结阶段的。所以该阶段任务必须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系统化并提升,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这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各自的优点。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及学生咨询的情况选择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完成知识内化。
结语: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是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表现。微课由微见广,它放大了教学中最重要、最难的知识点,教师和学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