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质
2020-12-08骆清梅
骆清梅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1)
一、自主式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的一种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直接领悟,倡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并进行自主批注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在课前有完全的自由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进行自主批注,不受任何限制,以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展开阅读批注,提高其阅读文本的兴趣,展示其对文本内容的个性感悟,同时,这也是一种测试学生知识量和对社会人生看法的一种方法,通过学生的阅读批注,可达到了解学情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当然,课前自主批注也要遵循一定的章法,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授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而不指定具体批注的内容,可通过实物投射或者材料印发,向学生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成果,让学生自主领悟此方法的运用,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二、合作式批注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讨论式教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是一直以来都被强调的内容,合作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自由批注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而个体具有差异性,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的客体会有差之千里的主观见解,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将个体的思想成果在集体中分享,进行小组批注或者全班批注。个体在运用批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圈点勾画注的方式,调动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历在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将个体的片面的对话与集体的相对全面的对话交融起来,也即合作批注,在合作批注的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助力于学生思维往更广阔的空间伸展。例如,刘荃老师在执教《李时珍夜宿古诗》这篇课文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借助学生的发言,引出话题:李时珍师徒俩的这段察访经历究竟是苦还是不苦;接着要求学生静心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于课文中找寻依据,并用笔圈点勾画、批注有关语句;最后,进行集体合作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于保证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话题精当而具挑战性,所以合作交流时的气氛异常热烈,持“苦”意见的学生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持“不苦”意见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学生思维激烈碰撞,火花四溅,智慧灵感不时闪现。最后,集体达成了共识。
三、探究式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是以自主批注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形式,问题探究为核心,从而实现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课前学生完成自主批注后,课上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批注的阅读感受,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核心问题的探究。这是由于学生自主批注式个性化解读往往停留于文本表面的浅层意义,未能深入挖掘文本隐含的深层意义,且批注存在“杂乱”现象,学生容易关注文本的细枝末节,不能突出重难点,偏离教学目标,所以,探究式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还得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在教师的相机点拨、及时启发引导下,学生走进文本,利用圈点勾画等批注形式,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自主进行合作探究阅读。例如,苏海霞老师在执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预设了探究题。问题探究是深入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的一个过程,在一次又一次有组织的探究中,梁任公先生的形象渐渐丰满高大起来。先生的“哭”有多少“世味”,先生的“笑”有多少“人情”,先生读的《箜篌引》又有多少悲凉与感慨。至此,学生才真正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与人物在精神层面进行深入的对话,真正触摸到作者的情感,深入解读了文本的深层意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并且实现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个学生的阅读感悟,因此,阅读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前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教师引导下的问题探究为核心,也即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标精神,将其落实于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教学形式正好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顺应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规律,充分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可以说,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值得在课堂尝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