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8胡俊燕
胡俊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315143)
体态律动是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老师借助音乐伴奏和体态律动的结合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观察中发现,利用体态律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律动动作的展示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因此老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自如地运用体态律动,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对教学观念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对周围一切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往往是利用语言对抽象的概念性东西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但不理解音乐知识,还容易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就很好的改变了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肢体动作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可以改变死板沉闷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
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引导学生体验体态律动。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通过体态律动也能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音乐教学中去。这就有利于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学生还能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和整首歌的意境,适当的设计一些体态律动的动作,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音乐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体态律动
课堂的导入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老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利用丰富的体态律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在教学前,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前预习。在课堂开始后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肢体语言,如点头,拍手等动作来呈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老师要多鼓励,多引导,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环境推动体态律动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沉闷的音乐课堂也不利于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老师转变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开展教学时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在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来推动体态律动在课堂中的应用,这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例如,在学习《粉刷匠》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歌词引导学生将自己心中“粉刷匠”的样子表现出来,“刷了房顶又刷墙,刷的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都呀变了样”学生对于这些歌词的理解通过肢体律动或者动作呈现出来,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歌词的记忆,也能通过角色扮演,让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理解水平、表达能力都充分地了解,对今后的分层教学可以提供有利的依据,当然音乐老师要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三)利用体态律动将小学音乐知识具体化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音乐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音调,节奏等抽象的音乐知识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利用体态律动就能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直观的表达出来。因此在学习音调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体态律动来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一首节拍为4/4 的曲子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来感受音调的高低,表现弱拍时拍一次手,表现强拍时拍两次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能对音调的强弱有直观的感受,这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曲调记忆,也能让学生对曲调有更好地理解。
在节奏的感知上也是如此,作曲家们都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来表达忧伤或者愉悦的心情,让听到音乐的人觉得身临其境,在音乐中和作曲家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老师也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找到音乐的特点。轻缓的音乐老师可以随着节奏走动或者摆动身体,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中的从容流畅。节奏沉重的音乐,也能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体会乐曲的丰富情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音乐。
音乐是一门艺术科目,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现代的教学元素,发挥体态律动的优势,丰富课堂内容。体态律动可以激发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合理地利用体态律动还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所以加大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