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还是机遇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研究
2020-12-08侯志刚
侯志刚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学生、教师等教育有关人员的跨国流动,也是教学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指导,在教育改革步入纲要规划的阶段性尾声前,我国高校已经历长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表现出步伐不断加快的新趋势。新趋势下高校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会遭遇到更多挑战,但伴随挑战而来的也是加快国际化的机遇。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课程国际化水平建设、制定更具国际化理念的教学策略等举措,将面对挑战的压力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进动力。同时高校也要抓住教育变革挑战下蕴藏的机遇,在政府部门帮助下,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分析
(一)新趋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2020 年,全球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选择。如2020 年4 月高等教育与网易有道联合发布全新国际慕课平台,将大量优质中国大学课程资源与世界同步,分享中国高校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心得。但高校在构建互联网开放课程平台过程中,仍面临着两大挑战。
一是课程设置未考虑国际化因素,高校在互联网平台直接照搬学校原有课程,难以让国外学生接受。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与我国学生差别较大,较难适应我国课程教育方式。且学生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让高校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更加谨慎。
二是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有待加强,部分教师难以根据国际化视野,从更高角度运用通用的国际化术语进行教学。且任课教师一般缺乏国外生活经历,或对国外文化背景及社会状况了解不够。高校即便引进外国优秀的原版教材,给予教师更为开放的国际化课程平台,也难以让教师用具有国际水准的课程吸引各国不同的学生。
(二)新趋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高校在政府政策鼓励下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达成“点对点”的合作模式,不断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大学国际联盟组织由于自身在目标上的多样化和组织上的规范化等特征,日益成为各个大学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增进合作的新平台。而政府参与建立大学联盟建立,能为高校提供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和更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
二、新趋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选择
(一)建设高质量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
一是高校应不断发挥在网上慕课、在线教学上的教育教学经验,更加主动积极探索网络课程的最优模式,结合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通过创新网络课程在线回答等方式,向世界展示新时代我国高校国际化教学质量和水平。高校也应设立专业的网络开放课程审核和奖励机制,在减少滥竽充数课程的同时,鼓励教师开具更适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利用互联网增强我国高校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加强优秀教师的培训,增多骨干教师国际交流合作次数。一方面高校可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创建外籍教师队伍,在校内开展教师之间的国际文化交流,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赴外国高水平大学学习,开拓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高校应拓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深度,努力推进高水平合作研究,通过跨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获取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同时加大在国际研究项目中的参与力度,着重锻炼优秀教师开展国际化课程的学能力。
(二)政府主导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
立足于建立“双一流”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政府部门应设立更为专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组织机构,从更高层次协调政府、专业协会及院校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由此构建专业机构负责交流计划联系和统筹指导等工作,高校专注于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研究以及学生交流等内容的教育国际化合作机制。教育机构将其选入教育国际化合作名单,然后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与各国教育机构直接交流,先达成总体战略的一致,再由学校按照院校专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培养需要,通过平台或联盟达成更具针对性的交流。同时政府部门应通过平台整合国际化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应用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可以达成符合学校学科设置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交流计划。
随着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继续变化,高校和政府也会面临更多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在政府给予的策略、方向指导和政策支持下,应不断推动教学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构建更具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由此,高校可以在解决挑战和抓住机遇的过程中,不断加快教育国际化,完善现代教育教学制度,进而提高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下一代学子创造更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