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微课堂在大班幼儿文明素养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20-12-08杨焱
杨焱
(新乡市育才幼儿园,河南 新乡 453000)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等文明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期是个性及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幼儿开始,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学会讲文明懂礼貌,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
一、研究意义
幼儿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品质形成的起始阶段,是个体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有效地文明教育将对其一生的行为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可以为幼儿文明素养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增加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幼儿园德育教学能力。有利于初步构建我园基于微课堂的文明教育活动模式,同时为其他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操作。
二、研究内容
(一)文明微课堂的构建思路
1.从研究“教”到研究幼儿的需求
“教”的对象是幼儿,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积极变化,是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体现。可见,科学掌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教育发生作用的重要前提。以往,我们习惯于在“教”的轨道上完成任务,而忽略了幼儿的真实发展需求。教师也习惯用感性经验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活动与幼儿的发展需求形成了落差。鉴于此,本研究将更多地研究幼儿,分析幼儿的共性、群性和个性发展需求,使其成为“教”的基础和前提。
2.从“统一”实施到差异化实施
共性与个性并存是所有物种的特点,人当然也不例外。长期以来,“统一实施课程”已然成为学校的“惯性思维”,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固有模式下被严重忽略。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差异化地实施基础课程,在兼顾共性特点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立足点。
3.从“说教”到重体验和动手操作
研究表明,“说教式”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基本无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一再强调“珍视生活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游戏中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建构经验。这对于文明教育尤为关键。
(二)文明微课堂的构建过程
1.明晰文明微课堂中幼儿的各类需求
结合《指南》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梳理了文明教育中的幼儿需求,具体如下。
(1)文明礼貌用语
让幼儿从小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能让幼儿学会尊重人,体会如何尊重人。具体来说,礼貌用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a 尊称的使用,如见到成人要称呼“爷爷”、“奶奶”、“伯伯”、“叔叔”、“阿姨”等。
b 见面问好,会使用常见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c 请人帮助时会使用敬语,如“请您……”等。
d 得到别人帮助时会使用道谢语。
e 做错事时会使用“对不起”等致歉语。
(2)行为规范
主要包括在园一日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a 一日生活
生活活动:吃饭时不挑菜,不说话,不发出大的咀嚼声,饭菜残渣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打喷嚏、咳嗽时要捂住口鼻,不对人打喷嚏、咳嗽;午睡时不发出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其他人休息;在教室里不乱跑,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等。
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有序排队游戏,不推不挤,玩具用完归位。
学习活动:安静倾听,不插话,举手发言,讨论交流时声音适度,学具使用后整理好归位。
b 社会生活
保护环境: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唾沫,不随地大小便,不践踏草地,不摘花,爱护花草树木等。
爱护公物: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独占玩具,正确取放、移动小椅子,爱护公共设施,不毁坏各种用具。
尊老爱幼:尊重老人,听长辈的话,态度和气,举止文明,不撒娇、不任性,不吃独食,主动给老人让座等;爱护比自己小的孩子,不欺负幼小,不抢夺弟弟妹妹玩具,主动帮助弟弟妹妹等。
遵守秩序:遵守幼儿园秩序,遵守游戏规则,在特殊场合如车站、医院等时不乱跑、小声交流,不插队、不闯红灯等。
2.基于需求确立文明微课堂教学目标
在确立文明微课堂教学目标时,主要以幼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特别是以适应未来生活应具备的文明素养为主线来编制,就是要打破把文明素养局限在具体课程中的做法,强调幼儿增强文明意识、习得文明行为途径的多样性,加强文明素养在游戏、运动、学习等各种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的渗透。所以,文明微课堂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整合的,而其关键就是要把握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需求。只要目标明确,在文明微课堂活动内容选择时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使课程实施方向明确、有效性强。
3.结合目标制订微课堂实施路径
结合需求和课程目标,在制订文明微课堂实施路径时主要考虑了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容和途径要适宜,另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和活动后有评价跟进。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微课堂实施的目标意识,能动态调整课程进程,有效推进幼儿文明素养发展。
(三)文明微课堂的实施要点
1.给予课程实施的弹性空间
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教育契机,基于幼儿需求的文明微课堂要灵活调整课程空间、开辟弹性空间,使幼儿的个体需求获得发展机会。
(1)多给幼儿一点时间
调整一日生活中各环节,在各环节中发现文明教育契机,开展微课堂,课堂中多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幼儿活动可以更加自由、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教师也能有时间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文明行为,从而进行个别教育和指导。
(2)给幼儿多一点机会来服务
在文明微课堂实施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放手给幼儿的机会,合理分配好时间,让幼儿感受如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同时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例如,午餐前后,可以发挥值日生的作用,进行生活活动中的文明教育,还可以请一半幼儿事先进行午餐准备,另一半幼儿负责午餐后的整理等。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具体感受文明行为带来的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3)给幼儿更多自主空间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都要以幼儿为中心,在文明微课堂中更是如此。在微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能够自己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幼儿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在推进文明微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考虑一日生活中哪个环节开展微课堂能让幼儿真正理解什么是文明行为,文明行为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2.在高低结构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文明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节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在文明教育方面,教师更应该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实现经验的自主建构。开展文明教育时,活动和游戏是推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路径。在建构文明微课堂时,充分融合高低结构的教育活动,使用多种形式并灵活转换,丰富幼儿的学习经历。
3.邀请家长参与文明微课堂
幼儿家长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的文明教育资源,他们分布在社会的不同行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因此,在了解幼儿家长的基础上,对某些幼儿家长的社会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利用。比如,主题“保护环境”,幼儿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讨论,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鼓励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利用身边资源,通过照片、视频等展示破坏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在有趣、新鲜的活动中认知环境保护,获得生态文明体验,从而更好地形成幼儿的生态文明认知,激发保护环境的行为。
文明行为处处体现,而生活是大班幼儿重要的学习场域。文明微课堂从幼儿需求出发,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满足幼儿经验的自主建构,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实施文明微课堂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这也是幼儿教师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