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2020-12-08张林霏
张林霏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虽然大学英语自改革以来成果颇为丰厚,培养了一大批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人才,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学习氛围的宽松,再加上考核机制的单一,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当学生脱离了学校的教育背景之后,并没有形成持续性的英语学习与英语输入。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大学阶段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自由度与学习自觉性,面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促进学生个体因素在英语学习发挥作用,从而使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对英语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工作环境中英语技能的需求。
通过查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可以发现,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求》中也提到在学英语课堂中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脱离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技能为主要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而在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英语学习中发挥作用,帮助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学生完成英语的学习。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通过反思当前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还停留在做题与知识掌握的角度,并没有形成英语的交流与使用能力。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英语的学习是为了适应工作场合的需求,所以与之前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所不同的是,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与交流能力,脱离之前的功利性英语学习,使学生将英语当成一种交流的工具,进行技能的提高与锻炼。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各大高校的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可以发现英语课程的开设相当重视,从学习、课程、考核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英语学习体系,但是高校的英语课程大学生英语知识与英语能力的培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课程学习时间不足
英语作为公共外语和第二外语的一种,由于缺乏外在英语学习环境,只单纯依靠课堂的英语教学来说,经研究证明,为了保障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英语的学习时长应该保持在2500 个小时以上。但是通过调查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课堂开设时长来看,平均教学时数为288 课时,只加上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时长,也仅仅只有1000 多课时,也就是说当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长并不能使学生达到英语实用或日常交流的英语水平。
作为大学英语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来说,大多数的高校将英语教学视为通识教育课程,其开设的主要对象为大学的一到二年级,根据学校教学安排的不同,有的学校会安排到一周四节课,就是180 分钟,而少一点的学校可能安排在一周两节课,就是90 分钟的课时。高校的学期开设课程时长为20 周,大多数高校的英语开设课程可以保持在12 到16 周。以4 个学期为例,高校的英语学分大多都在16 个学分,但是通过笔者调查当前高校的英语学分现状,只有较少数的大学还将英语的学分维持在16 个学分,多数的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分缩减情况。
(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从中国现今的教育实际来看,英语的培养不只局限在大学的英语课堂,较多的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英语教育,即使是从主教育阶段英语的开设情况来说,等学生进入到大学阶段,至少已经接受了长达10 年的英语教育。大学阶段的学生来源广泛,所处的地区与经济发达程度不尽相同,就普遍情况看来,经济发达的东部以及城市地区,其英语水平会高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农村地区。因此在大学新生群体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学生拥有基础扎实的英语水平,另一部分的学生及英语基础薄弱。
而在为期4 年的大学生涯中,学生对于英语的投入也不尽相同。作为大学生来说,课外时间丰富,且网络资源较为便捷,学生不仅有英语学习的条件,也有英语学习的时间。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并不会在大学进行英语技能的提高与知识的补充,也因此其通过大学的学习,英语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英语仍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较为自律的学生群体,会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提升英语技能,通过4 年课外学习时间的累积,英语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与其他学生拉开差距。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大学阶段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层次的不同,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分层次教学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首先可以将学生按照水平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层次,其中第1 层次为英语水平较高且有英语学习自觉性的学生群体,第2 层次的学生为英语水平较为薄弱,英语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第3 阶段的学生为英语基础较差,且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面对三种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群体,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面对第1 层次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面对第2 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讲解的形式为课堂的主要模式,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面对第3 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讲解基础的英语知识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能够做到稳扎稳打,对于已经学会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二)隐性分层
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所选择的一种不直接划分学生层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在心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分层方式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弥补显性分层的不足。虽然大学阶段的学生与中学阶段的学生相比较为成熟,但是学生仍然有着自我的要求,对于未进入理想层次的学生来说,显现分层的方式,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也会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
(三)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也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探究,从而掌握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从教学模式的使用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形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在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选定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教学项目;其次将项目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然后组织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通过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最终形成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整个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最后要求学生展示项目的成果,并由教师进行评价。
整个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较高,可以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过程,巩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综合发展学生对英语技能,并在灵活的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项目的教学达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的学生个性较为鲜明且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与人生方向,英语的学习最终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所服务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其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自觉性。在学生英语的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层次的不同,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