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08何鹏
何鹏
(中原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21 世纪以来,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以及家用电脑到达了一个极高的普及度,这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多数高校也开通了相关课程。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计算机素养,使得大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我国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传统教育对着现有教材进行宣讲教育,一方面受限于教材,教材普遍为三四年前的老旧教材,由于程序设计对编写习惯有较大的要求,每个字符都需要保持精准,而当前大行其道的理论教育,则无法培养其较好的编写习惯,一旦项目因为不健康的编写习惯导致个别字符错误,回头复查的工作量将会十分浩大,面对密密麻麻的代码,缺乏经验的学生将会一筹莫展。
(二)课程设置对口性低
当前高校教学安排多为多方面的基础教学,例如软件开发专业,可以细分为安卓、iOS、Windows、Linux 等等平台,而高校普遍都会针对2 个平台以上的知识进行教育,甚至同一个平台之下也有架构、底层、前端等等分工,而在当前教学中,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实践操作教学中,使得学生负担大,“博学”却不精通,初衷是好的,但是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偿失,全才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大任,所以当前教育应该面向学术上专业化。
(三)整体性思维有待提升
由于程序设计是个系统性工程,而高校主要教学按课时进行,将整体进行了拆分,导致学生学习相对零散,容易形成惯性思维,未来参加工作,该思维对于团队项目的达成将十分致命,即便程序字符不出问题,但是采用错误的逻辑、架构、语言、对整体都会有影响,拉低程序执行效率,或者占用过多的磁盘空间等,例如很多人拿到项目了解了项目需求后,简单规划了流程、逻辑就开始敲代码,对于要用到哪些库函数,会提供哪些接口却不管不顾。
二、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一)科学设计研究课题
实践项目设计之初,应该邀请相关行业企业、学校与教师进行项目设计:第一,企业的加入将使项目更加贴近行业现状,不会脱离实际。如企业可能对程序字符检修或者扩展性上会有特殊要求,项目可能需要制作一个购物软件,但是企业可能会要求预留更多端口和可能出现的软件对接,且企业可能会对程序修复性也有一定要求,企业一定希望在程序崩溃时能够迅速方便地检修程序,所以可能在编写习惯上会有要求。例如要求习惯插入编写自检代码;第二,学校的参与则会使得项目的可行性得到保障,学校教务处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清楚,对于项目设计,有较重要的意义,设计出的项目必须具备可行性,不会太过超纲脱离教学实际。学校能对此有较好的把握,如果有相对简单的陌生知识点,可以加课学习,对于比较困难的则可以考虑规避。例如在一个项目中,需要用到某些陌生语言,学校可以评估该语言及知识点的实用性,如果相对简单或者掌握的必要性非常高,就可以加课进行教学,同时无缝衔接的实践项目则可以有有效巩固知识点。第三,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重点突出教师在实践项目开展中的指导作用。结合企业对实践项目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与点评。充分利用对学生程序设计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来指导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查漏补缺,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
(二)企业参与评估与教学
企业按照实习员工培训流程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及时对学生项目编写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指正,并指导修改,详细说明企业对程序的常规要求,并解释各个语言在行业中的使用情况,对于行业行规进行介绍,为今后更快融入行业进行铺垫,例如:项目编写中要习惯插入某些字符,为后续的检测和修复做准备,同时企业对于结果的验收会更加贴近行业情况。可能在学校对于字符简洁度,编写语言上要求并不严格,企业可能会比较重视,能够让学生明白企业追求的优先级别。
(三)总结记录累积项目教学经验
项目结束后学校应该积极总结,将实训经验带入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实际,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从实训中学习有益经验,同时积极利用软件对程序进行运营分析,进行试运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正向引导学习动力,使得学生爱上编程,降低抗拒心理。随着实践项目的不断推进,学生工作技能逐渐完善,企业可以讲部分企业项目作为实训题材交给学生完成,学生毕业即有项目经验,企业也可以放心从优秀毕业生中筛选优质人才,补充公司员工。
教学实践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加强理论知识,增加实操经验,更加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同时能积累项目经验,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企业,一方面可以同相关院校达成合作关系,可以从高校获取稳定的高质量人才,对学校可以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有助于计算机程序设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