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武时期宝钞发行背景探析
2020-12-08张雷
张 雷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前言
作为新建立的王朝,不仅要在政治和地域方面做到大一统,经济权利也要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明政府在建立之初选择发行纸币,不仅仅是因为铜料短缺,更是因为建立之初国家在财政收入方面的短缺。明朝建立之初要应对被破坏的农业生产问题,灾荒和流民问题,还有不停地进行战争以稳固政府政权。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政权稳定,也导致国家没有雄厚的财力去应对亟需稳定的新生政权。政府只能通过强权硬性规定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以此先应对各方面大量需要的政府财政消耗。
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有关明前期人口数量的记载,官方统计最为完整的是来源于《明会典》,该书卷19《户口总数》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为60545812人。《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武十四年人口总数为59783305人。许多学者对这些数字真实性深入探讨过,其中对于明初的人口数量研究,学者们都估计明初全国世纪人口在当在7000万左右,有关元代晚期的人口数据统计,官方史料中显示至元以后,历朝均未留下户口记录。学术界对元代人口峰点基本一致认为是在至正初或前期,峰值人口主要有8000万、8500万、9000万等几种观点。将元末明初的人口总数做出一个对比,不难发现直至洪武十四年官方记录的全国人口总数都还没有达到元末时期的人口数量,可知在经历元末战乱后,明朝刚建立时的人口是减少非常多的。
明代的耕地主要由官民田地和卫所屯田两部分组成。官田和民田是明代耕地的主题,也是明政府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经过元末的丧乱,十多年之间,耕桑之地变为草莽,于是导致“版籍多亡,田赋无准。”太祖朱元璋登上帝位不久,便派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后来又复命户部去核实天下的土田。建立不久的新朝,由于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发展农业的需要所导致的经济下行,加上战争消耗和其他财政支出,使得明廷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以解决财政方面的需要。
灾荒赈钱问题
洪武初年面临着人口减少和土地的问题,虽然明政府也不断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但是在宝钞发行前的这七年乃至有明一代,发生许多次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流民、饥年、社会治安不稳定、粮食减产和政府税收减少等一系列影响明王朝统治的问题。
明初实行的最常用的救灾措施是蠲免田租和赈济灾民。洪武时期的蠲免特点表现在全部免除灾区的税粮。赈济的内容通常是赈钱和赈米,洪武八年宝钞发行后开始赈钞,在这之前就是主要用铜钱赈济灾民。洪武时期的灾荒的频率不低,且发生灾荒的地方大多在北方和直隶这样农业生产重地。明政府采取的免租、免税、赈米、赈钱等措施,一方面能够起到安抚民心,化解矛盾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一遇灾荒之年,国家不仅粮食收入减少,还要从国库中向外输出。
统一战争对明政府财政的消耗
明朝统一战争从洪武元年开始,经历二十多年的时间,全国已经基本为明朝控制。统一战争进程中,洪武初年进行的战争有着地域范围广,军队规模大且次数频繁的特点。洪武二年,攻占了山西和陕西,洪武三年,统一西北。基本统一了北方,在洪武四年,又攻取四川。此后,洪武时期大规模征战在末期展开。
规模庞大的军事行动需要充足的军饷才得以支撑起来,明初军饷来源主要是以实物为主。其中粮食供给占了绝大部分,明初军队数量庞大,有学者依据《明史》做出统计,军队人均一石五斗,一百多万人的军饷总额差不多相当于同时期全国的夏税秋粮总数。用全部的财力供养军队是不太可能的,但确是能说明战争的确是洪武时期最大的一笔财政消耗。
铜钱不足问题
元代纸钞发行也有弥补铜钱不足的作用。后期,随着纸钞出现问题,物价翻涌,造成了钱重钞轻的局面。统治者为了挽救钞法,也下令禁钱,但依旧没有解决钞法暴露出来的问题。了明代,朱元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铜料匮乏,铸造新朝的铜钱只能用废钱和旧铜器,“国初改铸洪武通宝小钱皆用废钱及旧器铜铸之”,虽然草创时期就已铸造铜钱,但是即位时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货币政策,朱元璋有感元末纸钞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弊端,因此,洪武初年允许铜钱,前代纸币和其他实物货币通行。
洪武时期大明宝钞制度的确立,在战争、赈济、赏赐、俸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宝钞制度的确立还一定程度上直接解决了铜钱不足的问题。新生王朝面对广阔的疆域统治,在各方面建设和恢复中,都需要雄厚的财政实力去支撑,所以宝钞的发行和使用,对于明政府而言,极大的减小了财政压力,是有利于明初的统一和建设。但是,随着后期宝钞的崩溃,导致物价上涨,民怨沸腾,也暴露了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