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下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2-08骆慧敏
骆慧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在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合作办学作为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形式,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育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充分利用欧美国家在教育领域以及人才培养层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形成的丰富理论,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基本核心,合理地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国际之间的教育合作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可以促进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本文将对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的高校跨文化人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依法审批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在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国际化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三大目的:一是增强各个国家之间教育的影响与依存程度,为彼此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谐相处创设条件;二是为学生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把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国内,切实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三是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流通,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成熟的教育模板,突破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能优化课程结构,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使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人才,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文化方式,为培养现代化事业急需的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二、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思路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化发展形势下,各行各业衡量人才的标准都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员工具备终生学习能力,还要有强大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把跨文化交流能力当成重要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大学生都要清醒地意识到,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只有在这种工具的辅助下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能力,包括文化创造能力、国际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思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文化与语言的紧密联系
语言学习的最终归宿就是要灵活运用,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普遍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语言与文化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增强二者的糅合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把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划分为语言文化、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三大板块,要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质。
(二)注意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异国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均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视阔下,学生先在国内接受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其具备一定的能力、对国外文化产生初步了解之后,再到国外接受文化,在实践中与国外的价值取向进行碰撞,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增强语言输出与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外籍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独特性。这也是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点。在与中国学生交流过程中,外籍教师能对中国文化产生更为直观、透彻的理解,了解中国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施以教育、引导。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国外文化的机会,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下一步有效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打下更为牢靠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推广,能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促进学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异同。
三、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在明确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思路,下文重点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具体如下:
(一)培育利于跨文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土壤
高校是否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发展,高校自上而下普遍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此,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高校应当努力地在高校中营造起浓郁的跨文化环境,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内涵建设,为学生了解和把握跨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如下:一是,要为跨文化知识、体验、跨文化交际活动等搭建平台,既可以定期邀请外籍教师或外方院校合作教师或聘请海外归国人士到学校任教,也可以组织师生到其他国家交流,以多种方式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二是,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灵活调整教学与评价模式。在纯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有机嵌入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等在课外多进行自主学习与交际,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环境做好准备。此外,要平衡好各门课程的占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三是,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营造。例如,将丰富的跨文化元素融入相应的景观、宣传牌等布置;定期举办跨文化交际活动,为学生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条件。
(二)注重丰富培育跨文化人才的教学资源
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教材当成教学的唯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对教材进行补充,也要从网络平台中搜集更多的文化资源,通过梳理与归纳之后,将其整合成跨文化资料库,为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各个国家的生活方式、教育理念等提供有利条件。还要注意的是,文化知识涉及面广,在开展跨文化教学时要遵循实用性、相关性等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更为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跨文化资源中的文化内容不能只是局限于经济发达国家,还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等融入其中,以此来增强跨文化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引入一些优质的微课、慕课等资源作为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的教学资源补给。
(三)注重优化跨文化人才培养中教学方式
在开展跨文化交流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满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要在各种社交工具、新媒体的辅助下,向学生推送更为全面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运用画面、文字、视频等形式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与可视性。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与外籍同学、外教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设良好机会,也要鼓励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观看外国影片,争取对他国文化产生一定的了解,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经历,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不仅要发挥出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也要及时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课堂形式,如班级学习、搭档学习、小组项目、教师讲授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形象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日后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夯实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与民族主义的影响,不再带着偏见和情感色彩学习跨文化知识,要以大度、包容的胸襟接纳异域文化,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能以合理的方式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特殊情况。
(四)注重优化高校跨文化人才师资队伍
要想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可以选拔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将他们送到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合作院校进修学习或进行短期的学术交流,也可以从国外聘请行业资深专家到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经验得以丰富。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的双语教学技能,也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以最合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发挥出双重文化优势。此外,要增进中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对内学校要定期组织中外籍教师协同授课、联合备课等,定期举办教学教研会议,针对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解决。对外应多鼓励教师团队成员多参加以中外合作办学为背景的多种研讨活动、专题培训与讲座等,在参加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中外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加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最低的时间成本获取更高的效益。
四、结语
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抢占教育制高点的重要途径,既能引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使教育理念、模式、手段等得到有效更新,能使我国教育更快更好地与国际先进教育水平接轨,培养出更多符合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