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国学教育研究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

2020-12-08诸自立梁亚聪

山西青年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国学学校文化

诸自立 梁亚聪

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一、前言

现阶段的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加,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却变得日益荒芜。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等国学的重新学习,希望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完成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国学教育就在近年“国学热”的背景下,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国学研究的相关论著、论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表明了研究者对国学现象的关注。国学教育研究或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如《农村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研究调查》;或关注国学教育方式,如《国学教育者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性思考》,但都未能涉及城乡小学国学接受现状的对比,因此研究不够全面,缺少实践性。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笔者用“国学教育”为检索词,以“城乡”作检索项,时间跨度从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搜索相关的论文文献,发现近年的研究呈上升的趋势,相关文献数量有限,反映了当前研究学者对该主题关注度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基数小,研究少”还是当前国学城乡教育研究的现存状况。

三、现实问题

(一)家庭。在城镇,家长会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但在乡村,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而往往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很多乡村的留守儿童只能独立自主完成学习,可以说,国学家庭教育资源在乡村中相当匮乏。

(二)教育内容及现状。目前,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对基本的一些知识有所了解。学校会在课堂上谈及国学文化的知识,更好的是开设了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在课外活动和交流中学习,有些孩子在课外的辅导教育机构也能获得些许知识,但从学习的掌握和理解上,城乡差距较大。国文中,《三字经》属于初等国学教育,属于每个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基础,相对于当今社会,这种基础更多的早已在学前时便已有,而相对于论语、儒家思想,则属于更高层次的国学文化,不难发现,城乡学生在接受国学的层次和难度上存在差距。

(三)课时的安排。每周都有,往往都存在于日常的语文课、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中。但存在一个问题,国学=语文课,大局势下,许多国学的文化知识都是通过语文的形式教授给孩子,很多孩子把语文课中的内容就当作国学的全部,甚至许多教师在教授引导的时候也存在着这个心理。

四、问题原因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

许多乡村学校为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而多数国家下发的教育资金大都集中于中心校区,而许多村小“卫星校”则很少受到照顾。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巨大差异,且多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对于相对偏远的地区投入较少,教育反馈形成以: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村部分教学点三级阶段的形式,其程度呈逐级递减的趋势。

(二)乡村教师群体

1.乡村教师群体留不住。许多乡村小学的教师往城镇或者中心校流动,导致普通的乡村教学点的教师流动性大大增加,很难保证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2.许多乡村教师任务繁重。有的不仅在学校任教,还兼任乡村文化干部。

3.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留在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往往都是将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被校反聘过来,教学方法落后很难运用最新的科技、信息进行教学,教育思想落伍。

(三)学生学习的课内课业压力很大

1.在课堂内布置作业压力很大,许多孩子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牺牲自我的休息时间,很难用课余的时间来了解国学等课外知识。

2.家长盲目的在课外报了许多孩子并不喜欢的兴趣班,导致很多时间浪费。并且许多课外教育的形式主要以课内学科的再延伸,即对语数外的补习课。

(四)大众文化的不良影响

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给孩子们带去好的引导,而不良的文化因素则会侵蚀孩子的各种方面。孩子难辨认出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暴力、色情等都给未成年人带去极大的伤害。而那些缺少家长陪伴和引导的留守儿童,则更容易受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

五、解决措施

(一)结合当地文化保护措施

当地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文化特色、文化代表性和保护紧迫性。其具有极强的本土文化内涵、风俗习惯,也同样是人文历史的最好载体。本土文化的文化知识,在国学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渗透给孩子的。乡村里的特色文化,可以直接“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风俗习惯、民俗传统,直接走进乡村小学课堂,发挥乡村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化的地理优势,配合以间接的引导,发挥出乡村本土文化的最大优势;乡村私有文化资源可借于学校开展国学教学,结合社区,充分合理的利用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或学习到相关国学知识。

(二)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集团化办学联盟、资源共享、合作教研、资源流动。许多优秀的国学资源往往集中于一些名校或者中心校,可以展开多方的合作和交流,在学校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并采取每年、每季度或每月的巡回主题举办形式,在不同学校,不同校区,结合当地特色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进行一校多校、一校多区的形式。学校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尤其对于乡村的学校。学校应时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主题文化活动

开展相关主题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专项的教育宣传活动,结合以竞赛、评选等多元化的举办方式,政府设立专项扶持项目,以教育局牵头,联合各文化部门将专项活动走入校园。

(四)多种新媒体手段利用

利用好当今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多种网络运营手段,例如短视频、直播、公众号等方式,同时加以有益的引导,可将学生喜欢的知识内容与有趣的历史故事,以及电视等传播媒体的综艺文化节目相结合,例如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几档现象级的文艺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

(五)教师质量

教师待遇提高,编制倾斜于乡村,发展“一专多能”型教师;巡回支教的试点,来增加教师的流通性,招募社会志愿者下乡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各种课余或者休息时间,利用数字媒体的手段(放电影、听音乐、看纪录片等形式)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还可以利用环境的作用,结合班级文化墙、图书角等形式感染孩子。

(六)教材

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国学,历史悠久、研究广泛,自清朝时期就有所谓的“蒙学教育”,结合古代传统文化教材,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课本。小学的学习程度,根据现在的课程要求,可以掌握或者大致了解部分国学内容,作为传统教育的教材,承担了学习的启蒙、识字、写字等基本功能,学习这些传统既学习国学的内容也开展了孩子的其他教育。

六、教育致贫

在之前的论述中,分别从家庭、教育内容及现状和课时的安排分析了现实问题,从资源分配不均匀衡、乡村教师群体、学生学习的课内课业压力很大和大众文化的不良影响解释了问题原因,以结合当地文化保护措施、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交易差距、主题文化活动、多种新媒体手段利用、教室质量和教材作为解决措施,我们探讨了城乡国学教育研究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然而现实中,家庭、教育、资源分配、政府投资等因素往往呈现交错、纷呈的局面,接着,笔者以“教育致贫”为主要关键点,串联各因素以继续探讨。

传道、授业和解惑等育人功能一直是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教育的功能的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逐渐凸显,渐渐以国家政策的姿态出现,比如义务教育。但在改变命运、摆脱贫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众望所归的教育功能的同时,教育致贫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因教致贫必然导致义务教育失守,这种因教致贫所关注的对象是教师,而研究者陈烘认为教育高收费和乱收费、不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及人力资本失灵是因教致贫的原因,他还从规范学校收费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改革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就业教育和办学的市场导向,积极评估与合理规划个人教育投资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研究者余世华认为因教致贫,又称教育致贫,规范的说法是教育消费型贫困,指的是个体由于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或其自身陷入贫困状态这样一种现象。

教育致贫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困。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晚,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落后,相对贫困,年人均GDP水平低,而且地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教育致贫、贫致教育就这样互相反作用于对方,可见,这样的循环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

家庭是教育致贫的直接载体,除了经济收入低,还有诸如家庭所在地域、成员构成、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等构成了教育致贫的实际因素。学校是教育致贫的一个前提性直接诱因,正是家庭在面对学校教育时,产生了对收入的选择性分配,进而出现了教育致贫。政府实现人民群众的福利,是政府存在的根本,消除任何形式的贫困是其应当的职责,政府不是实际导致教育致贫的直接原因,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自身转型过程的局限,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职能观念转变滞后,职责不明确,制度安排、政策制定出现偏差,教育扶持不力等是教育致贫难以回避的因素。

因此我们倡导符合现代国情的现代教育观、调整教育结构、保障经费足额提供和合理的配置。

七、结束语

在不久的将来,笔者可以预见国学的教育发展还会更上一层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会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点。国学的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根源在于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公平。国学教育是大的教育问题下很小的一个分支,当大环境下的工作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那么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国学教育,则一定会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国学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