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12-08贾思锋
任 杰 贾思锋
1.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于社会团结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多元文化思潮、移动互联网等因素影响,他们思维更加活跃,独立意识更强。为更深入了解“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点,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手资料,笔者对所在学校的100名“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辅以个别谈话及群体访谈,共收回有效问卷97份,访谈记录80余份。
一、“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一般特症
首先,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受限于所在区域的经济、教育环境等因素,文化基础较弱。相较于非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其次,意识形态摇摆不定。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受宗教等因素影响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受其影响,对于唯物主义思想接受较慢,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信仰缺失、生活目标不明确等现象;第三,经济压力较大,学习精力分散。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相较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水平较低,部分学生只能通过兼职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投入不够,耗费了学习精力;第四,人际交往能力弱,较易形成小团体。少数民族学生因语言、生活习惯等与非民族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更乐于进行本民族或者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交流,这种情况长久发展,将不利于民族融合与交流,进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获取新知识,结交新朋友。
(二)“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症
1.表达意愿强烈,政治敏感性不强
“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更乐于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调查发现,近六成的学生有过在公开场合或者社交媒体上发表意见的经历。在表达自身观点前,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了解事件,表达内容时更愿意“特立独行”,表达方式则更愿意“标新立异”[1];调查中也发现,“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政治事件的敏感性及逻辑性普遍不强,本身政治立场不坚定。如在被问及对香港“占中”事件的看法时,近七成的学生未能认识到“和平演变”的危害及西方国家在事件背后的影响与推动。个别学生还错误地认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比较先进,这些思想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
2.人际交往能力弱,集体意识淡薄
“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上更加成熟独立,自我意识较强。通过调查发现,“00后”少数民族学生间的聚会相较于“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频率有所下降。相较于有困难求助他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行动上更愿意选择“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在被问及对大学生活的愿景时,近一半的“00后”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对荣誉、奖励、惩罚的“不在乎”,近七成的学生表示缺乏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相较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他们更倾向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人或集体事务关注较少。
3.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娱乐消遣数字化
随着近些年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地开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增多,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虽然扩大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眼界,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2]:调查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娱乐休闲的主要阵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但由于网络发展的多元性,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来源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不能得到保证,一些因网络发展而产生的诸如“网红经济”等不良产物,也正日益侵蚀着“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
4.注重个人得失,功利心较强
关于就业与择业问题,近八成的“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给他人带来幸福感。但其中也有近五成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想留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而非回到生源地就业。这一比例与“80、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有所提升。通过座谈后发现,“00后”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现实”,与地域及生活习惯相比,更看重自己的未来发展和生活的舒适度。且这其中有近三成的学生表示,在国家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足够大或者就业机会合适的前提下,会选择回家乡发展。而主动选择毕后回民族地区基层就业的不足一成。
二、“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成因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围追堵截越发强烈:三股势力虎视眈眈,“普世价值观”密集输入,经济上的孤立,文化上的侵染,加上国内经济社会在变革期暴露的诸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3],无时无刻不影响着“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时,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起,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得以提升,这使得少数民族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增多,眼界与见识也更加开阔。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们,更乐于通过网络了解国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答案,但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及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一些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趁虚而入,影响“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甚至会造成他们的信仰缺失和价值取向偏差。
(二)内部影响因素
我国民族聚居地多位于西部边远地区。自改革开入以来,虽然全社会一直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及科技等业,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滞后,区域较为封闭[4]。因此,越来越多外出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因此一旦学成后,更愿意留在发达地区谋求发展,不想再回民族地区就业;另外,“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父母多为“60、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他们儿时吃苦,青壮年时期又恰逢经济体制改革,是经历市场经济洗礼的一代人。他们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有限,但却深刻明白知识和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在面对生活时也更加“现实”。因此,受父辈影响的“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面对大学生活时呈现出两种不同处事态度:一部分学生过度的“理性务实”,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对身边事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热情不足,产生了所谓的“佛系青年”;而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处事功利性、目的性太强,在大学期间过份“追名逐利”,过早陷入人际交往怪圈,甚至于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三、“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来自民族地区的优秀青年,肩负着国家团结,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为民族地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建设者是每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实效性
“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表现为功利性与现实主义的统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声,及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症结并加以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促进作用,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等渠道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不断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扩大教育影响力
“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固守“自留地”,要重视网络思政的影响力,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首先,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加强“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内容的引导与监督[5],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媒体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品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认识,紧跟时代步伐,筑牢新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同时,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特别是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网络思政力度,做到教育既生动又有温度,不断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关注;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吸纳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中来,通过培训与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朋辈的示范引导效应,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氛围。
(三)打造全员育人新环境,提升教育亲和力
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通过组织思政沙龙与讲座,加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与新疆内派教师的沟通交流,使“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同时,着力打造“大思政”理念,深化全校、全员育人氛围,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从生活上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上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经济上支持少数民族学生,情感上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努力营造全员关心呵护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