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抗心律失常与致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

2020-12-08陈小根金春娜项美香

心电与循环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病死率

陈小根 金春娜 项美香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和晚期阶段。随着心衰机制研究的进展,针对心衰发病机制的“金三角”药物治疗,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age,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螺内酯,显著改善了心衰患者的生存预后,但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5年病死率甚至高于恶性肿瘤[1]。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心衰的发病率在美国持续上升,2009至2012年,大约有570万成年人(>20岁)罹患心衰,然而从2011至2014年,美国成年心衰患者增加至650万[2]。近几年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心衰患者450万,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总体发病率为0.7‰~0.9‰[1],每年新发心衰患者约50万例,5年病死率高达50%[3]。同时心衰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风险高,据估计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中 40%死于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SCD。心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1)心肌肥大、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及瘢痕形成;(2)电生理变化,包括钙稳态、复极的失调及缝隙连接重塑;(3)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持续激活及内皮素作用[4]。

心衰的治疗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被证实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和减少SCD,而襻利尿剂、ACEI均无减少猝死的作用[5]。PARADIGM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较ACEI可进一步降低心衰再入院率及心血管病死率,而降低病死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减少了SCD的发生,因此提示LCZ69可能具有降低心衰患者SCD的作用;另有研究显示LCZ696较ACEI/ARB,减少了心衰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的负荷[6]。基于这些证据,推测LCZ696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然而也有报道指出,LCZ696治疗的开始阶段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撤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据此推测LCZ696使用早期可能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

1 抗心律失常作用

PARADIGM研究是LCZ696的里程牌式研究,共入组了8 442例HFrEF的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LCZ696组和依那普利组,主要终点事件是心衰再入院及心血管死亡。结果表明与依那普利组相比,LCZ696组减少了20%的主要终点事件,而这主要归功于减少了20%的SCD及21%的心功能恶化导致的死亡。考虑到PARADIGM-HF试验中的绝大多数患者同时接受了基于指南的最佳药物治疗,本项研究获得的结果更令人信服。同时该研究仅有15%的患者植入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or-defibrillator,ICD),在有或无植入ICD的两组患者中LCZ696对降低SCD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7-8]。在临床研究中,SCD通常被定义为急性症状发作后有目击者情况下1h内或没有目击者情况下24h内或因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意外死亡[9]。很多事件均可能导致SCD,以往的临床数据显示引起SCD的最主要原因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研究对临床上诊断为SCD并植入ICD的患者进行检测,发现约2/3的患者发生了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10];此外,美国穿戴式心脏除颤仪的国家注册中心研究数据发现近80%的SCD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11]。

心脏电子设备的植入为研究LCZ696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比利时的Martens等[12]对151例具有植入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 HFrEF 患者从 ACEI/ARB转换为LCZ696治疗,并进行远程心电监测。该研究显示LCZ696治疗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室颤动/心室扑动负荷、正确装置治疗、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 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NSVT)、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负荷(均P<0.001),但对心房颤动负荷没有影响;心室逆向重构程度与NSVT和PVCs负荷呈负相关(均P<0.05),提示LCZ696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心室逆向重构有关[12]。De Diego等[13]2017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一项观察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该研究对40例植入ICD/CRTD的心衰患者进行了LCZ696治疗前后各3个月的家庭心电监测。LCZ696治疗前,2例患者出现了恰当的电击治疗,所有患者共出现了92次NSVT、(71±52)PVCs/h;LCZ696 治疗后 3 个月随访期内,无ICD治疗事件发生,NSVT及PVCs负荷均显著减少(均P<0.05);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减少程度与双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P<0.05,n=20),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负荷则没有统计学差异[13]。De Diego等[14]2018年发表于Heart Rhythm的另一项类似研究也支持LCZ696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该研究纳入了120例植入ICD/CRTD的心衰患者,同时使用了β受体阻滞、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观察期为使用前后各连续9个月,结果显示相对于ACEI/ARB组,LCZ696组显著减少ICD电击次数,LCZ696组共发生了1次恰当放电及1次误放电,而ACEI/ARB组却发生了8次恰当放电及3次误放电;同样地,LCZ696显著减少了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PVCs的发生率(均P<0.05),并增加了双心室起搏的比例(P<0.02)。

LCZ696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仍不清楚。Li-We等[15]用动物实验提示LCZ696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改善心室重构有关。该实验将兔子分为对照组、心衰组、心衰治疗组(LCZ696),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心衰组和治疗组均出现显著的心肌纤维化;心衰组心房、心室有效不应期延长及钙通道蛋白改变,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正常;且心衰组更容易诱发心房颤动、心室颤动[15]。还有一项2017年发表于Heart Rhythm的动物实验也提示LCZ696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心室逆向重构有关,该研究显示LCZ696治疗组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改善,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并使下调的K+通道蛋白恢复正常,而依那普利组上述指标无变化[16]。同时也有临床研究探索LCZ696抗心律失常的机制,2019年Valentim Gon alves等[17]开展了第1个LCZ 696治疗后心电图变化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入组了42例经优化药物、辅助装置治疗后LVEF仍低于40%的慢性心衰患者,观察LCZ696治疗前后心电图及机械分离指数的变化,采用QRS和QTc持续时间来评估心肌逆向重塑的程度,并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左心室总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评估机械分离指数。结果表明LCZ696能显著降低 QTc(451.9ms比 426.0ms,P<0.001)、QRS 宽度(125.1ms比 120.8ms,P=0.033)及机械分离指数(88.4ms比 78.1ms,P=0.036)。虽然 ACEI改善心室重构,但并没有减少SCD的发生率,这一结果表明逆向重塑过程可能无法完全解释LCZ696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脑啡肽酶对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降解有关。

然而,El-Battrawy等[18]发表的一项系统性长期随访研究却显示LCZ696在心衰治疗中并无减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获取了127例植入心脏电子装置的心衰患者的电生理监测数据,在为期12个月的随访中发现室性心律失常逐步增加,心室颤动从27.6%上升至29.3%,室性心动过速从12%上升至13.8%,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从26.6%上升至33.3%;根据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对所有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事件在使用LCZ696前后相似,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使用LCZ696后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更高(11%比 37%,P=0.04)[18]。Dujka 等[19]在“2019世界心衰大会”上公布了一项单中心研究数据,结果支持LCZ696无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该研究通过起搏器程控系统分析了24例患者的心律事件,使用前共有15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其中7例使用后未监测到,8例使用前后均监测到,但有4例患者心室颤动只出现在使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该研究随访人数较少,循证学依据有限[19]。Polymeropoulos等[20]公布于“2019 心衰会议”上的观察性研究同样支持LCZ696无抗心律失常作用,该研究共纳入了植入ICD的42例心衰患者。心电分析结果发现使用前后两组间心室颤动事件(P=0.776)、放电治疗(P=0.693)、超速抑制(P=0.5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

2 致心律失常作用

临床上陆续有报道指出心衰患者使用LCZ696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病例数最多的是Vicent等[21-22]2019年发表的两个西班牙心脏中心的观察型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218例LCZ696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结果显示19例患者在使用LCZ696不久出现了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大部分(78.9%)在使用前6个月内未监测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例发生在第1个月,共有4例患者进行了电除颤;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14例患者停药,停药后除6例患者出现新发心律失常,其余8例患者心律失常均消失;进一步分析发现该19例患者均为心律失常的高风险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其中17例植入ICD,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除了LCZ696治疗外,其他治疗策略无调整,无其他诱发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衰恶化等)。Okutucu等[23]报道的1例反复晕厥的HFrEF患者,4年前植入ICD,近3年无心律失常或心衰入院,LCZ696治疗1周后心电图提示室性期前收缩,ICD程控显示1周内出现3次心室颤动并进行了3次恰当除颤,同样也无其他诱发原因,停药后室性期前收缩消失,无心室颤动复发。此外Weir等[24-25]2019年报道了2例类似个案,但这2例患者主要考虑LCZ696与美西律合用后发生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停止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上述案例报道提示LCZ696使用短期内可能有致心律失常作用,鉴于观察性研究的局限性,且目前报道例数有限,因而不能得出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有些共同的特征值得重视:男性、既往出现过室性心律失常、射血分数低[26]。LCZ696治疗后短期内出现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不明,推测可能与分子或电生理机制有关,如瘢痕引起的折返或后期电位活动[27-28]。

Chiu等[29]在2018年报道了1例植入CRTD的HFrEF患者因ARB更换为LCZ696后出现心悸及T波过度感知,X线胸片未发现导线位置异常,超声心动图也未提示新的结构性异常及心室收缩功能的恶化,停药后心悸及T波过感知均消失,再次使用又出现心悸,遂停止使用LCZ696。T波超感应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推测LCZ696可能具有利尿作用导致心脏容量减少,同时引起QT间期和T波形态出现细微变化。

3 展望

LCZ696作为新型的抗心衰药物,在2016年ESC心衰指南中,IA推荐在HFrE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使用LCZ696以降低SCD的风险[30]。然而,在PARADIGM-HF研究中,其主要终点事件并不包含抗心律失常作用,该局限性降低了统计的可靠性,以及所观察到LCZ696降低SCD风险的准确性。此外,其抗心律失常及致心律失常相关研究报道均为观察性研究,纳入病例数有限,均不能证实LCZ696使用后对心律作用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需要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并探索其中的具体机制。鉴于LCZ696在降低病死率上的卓越表现,目前的临床实践更倾向于LCZ696对心衰患者具有稳定心脏电生理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LCZ696的使用有望减少高风险ICD植入的数量[6]。但对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风险患者,临床上启动LCZ696需提高警惕并加强监测,比如院内启动时可加强心电监测、加强电解质管理,对于植入ICD/CRTD患者可行起搏器程控,如若证实出现新发的心律失常,可暂予撤药观察,择机再次启动。相信不久的将来,LCZ696在降低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及SCD方面将有更多的研究进展,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31]。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室性病死率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左侧旁观者旁道一例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