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研究

2020-12-08耿欢欢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贫困地区心理

耿欢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26

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成长不像城市中的孩子一样生活富足,因此,我们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怀,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从“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儿童成长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研究的重要性

(一)社会工作的要求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体就是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中的难题。但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还不是很到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中的专业建设也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非常完整的教学体系,再加上,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并不是很好。为此,还需要加强对社会学的宣传,加强专业建设,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成长现状

贫困地区的儿童在生活以及教育上的资源存在很大的欠缺,这就导致孩子们不能跟发达地区的儿童一样有一个丰富、健康的童年。贫困地区的孩子的吃穿住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中的部分人士都在采取措施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现状,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问题,为此就需要发挥社会中各方面的力量,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社会工作者就在其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加强了与社会资源的联系。

(三)改善地区资源不平衡问题

儿童的成长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社会的发展是要靠儿童来推动的,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不同地方的孩子生活水平以及条件不同,这就不利于各地儿童的共同发展。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将更多的资源带给贫困地区的儿童,缓解地区教育资源等不平衡的问题,为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贫困地区儿童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人才,对地区的脱贫有重要的帮助,因此社会工作的意义重大。

二、“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陪伴的缺失

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出生后父母为了给其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选择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孩子,祖孙生活中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就会使得亲子关系疏远,不利于儿童的成长。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的孩子缺少监管,染上不好的风气以及习惯。父母本意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教育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也是比较薄弱的,该地区很多学校中不仅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并且老师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再加上,教师资源的匮乏,使得一个老师要承担多个班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学校中的老师都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在教育理念以及方法上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方法,这也阻碍了学生的能力提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及时发现贫困地区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家庭贫困

家庭贫困使得学生们缺少生活以及学习用品,在极度贫困的地区孩子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在父母外出打工的期间,如果家里的老人没有劳动能力,那么孩子的负担更大,除了上学以外还要照顾老人,饲养牲畜。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仅仅压缩了学习的时间,也不利于孩子的发育。再加上,父母在外打工不能及时将钱寄回家,生活更加困难,孩子的营养条件远远达不到儿童成长的需求,导致贫困地区的孩子身体瘦小。

(四)父母教育理念落后

父母的教育理念落后也是现阶段贫困地区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的父母不仅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还存在读书无用的思想。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为了节省路费一年中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孩子没有了父母的陪伴自然接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有读书无用思想的父母,直接剥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让孩子辍学打工,导致孩子不能接受教育的指导。

三、“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儿童成长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给予儿童正确的心理辅导

社会工作能够给予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好的心理指导,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到孩子们的缺少心理辅导后,主动与儿童建立帮扶关系,充分对帮扶对象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分析,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儿童疏导心理问题,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例如就近寻找就业机会以方便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方法,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这些孩子们的内心封闭且内向,短时间是不能迅速了解他们的问题,要制定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的了解。

(二)资源的整合

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入贫困地区。社会工作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与不同的社会组织之间有广泛的联系,给予孩子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或者与有意向帮助孩子的个人以及组织、团体进行联系,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发挥桥梁的作用,组建帮扶关系,鼓励更多的资源进入贫困地区,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帮助。

(三)依托网络加强支持力度

科技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成长提高更好的环境。利用网络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网络发动捐助等活动,改善重度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减轻孩子的成长困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社会中每个人都能贡献出一点,那么力量将是无限的,而且网络的应用还加强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弥补了父母教育的不足。

(四)政策倡导

政府的政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考虑到贫困地区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一问题是现阶段不能立刻转变的,但是可以从教育上给予儿童更多的帮助。社会工作者呼吁政府给予贫困地区儿童更好的教育,例如通过划拨教育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改善当地的教育问题。加强心理教育的重视力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

(五)培育社会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人员的不足,是现阶段社会工作不能高效进行的重要原因。为此,高校要加强对专业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由于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实践性,高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高校中的社会学专业与贫困地区展开长期的合作,建立心理咨询室,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心理指导。

四、结束语

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现状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凭借某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会工作在贫困地区要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成长等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针对儿童成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得孩子能够以积极地心态对待生活。本文对“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贫困地区心理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心理小测试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心理感受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