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见过临邛白鹤山寺的旱莲吗?
2020-12-08□刘乐
□ 刘 乐
旱莲,又称木莲,别名黄心树,木兰科木莲属,花如莲,是我国珍稀的乔木花卉品种。史料记载,唐宋时期的西南蜀地盛产木莲。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道:“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花色相傍,出忠州鸣玉溪,邛州亦有。”北宋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记》里云:“木莲花,出峨眉山中诸谷。”元明以降,旱莲日渐稀少,寻觅极难。清人袁枚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春赴陕西关中任职途中见到旱莲,吟出“云海荡波涛,一碧千万顷。莲花认作池,误生高树顶”的惊叹。目前,全国仅存陕南勉县武侯祠内一棵栽植于明代中期,树龄已有五百多年的旱莲树,人唤“武侯旱莲”。
近日夜读明人张岱的《夜航船》一书,发现有则记载白居易在成都临邛(今邛崃)白鹤山寺看见旱莲的文献,让人欣喜不已。文云:“白乐天曰:予游临邛白鹤山寺,佛殿前有木莲两株,其高数丈,叶坚厚如桂,以仲夏开花,状如芙渠,香亦酷似。山僧云:花折时,有声如破竹然。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见。世有木芙蓉,不知有木莲花也。”白居易在唐元和元年(806年)任周至县尉期间,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长恨歌》中有“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诗句,好像白居易元和元年之前到过成都。然而笔者查了现代学者朱金诚编著的《白居易年谱》,事实却是白居易只在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春,离江州赴任忠州(唐天宝初年改为南宾郡,乾元初年复称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夏,即回京授司门员外郎,其间不到两年时间,之前从未涉足成都。史载,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被贬至忠州任太守,见到了开有奇花的旱莲树。旱莲是忠州的特产,“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茂尤异”。诗人异常高兴,让道士绘了旱莲图,先写了首《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的诗,寄给贬官虢州的挚友元稹分享,诗云:“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其后,白居易看到旱莲生长在如此遐避之地,花落荒岩、根生乱石间的现实,触景生情,进而联想到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复又吟出三首绝句,以物喻人抒发一腔忧愤之情。诗云:“如折芙蓉裁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云理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白居易会不会在忠州期间去过临邛白鹤山寺呢?答案是否定的。前文引张岱《夜航船》中介绍见过、写过忠州旱莲的白居易,不可能写出这样前后不一、孤陋寡闻的文字。况且“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见”的表述,与段成式的“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花色相傍,出忠州鸣玉溪,邛州亦有”的记载相矛盾。可以肯定地说,文中游临邛白鹤山寺的人,绝不是白居易,而是另有其人。
他又是谁呢?笔者经过一番钩沉稽古,终于有了结果。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一段文字解开了这个谜团。文云:“白乐天有《忠州木莲诗》。予游临邛白鹤山寺,佛殿前有两株,其高数丈,叶坚厚如桂,以仲春发花,状如芙渠,香亦酷似。寺僧云:花拆时有声如破竹。然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见。”元代《东南纪闻》引用道:“白乐天有《忠州木莲诗》,木莲,盖所罕见。放翁陆游尝游临邛白鹤山寺,佛殿前有两株。高数丈,叶坚厚如桂,以仲夏发花,状如芙蕖,香亦酷似,花拆时有声,如破竹然。一郡止此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尝见。”把《老学庵笔记》中的这段文字与元代《东南纪闻》、明朝张岱《夜航船》中引用的文字加以对比,明显看出后世所载都出自陆游《老学庵笔记》,只是在传抄引用中,《东南纪闻》准确保留了陆游原文的意思,而张岱在引用时却将“白乐天有《忠州木莲诗》”一句,变成了“白乐天曰”,让游临邛山寺的南宋陆游变成了唐代的白居易。查阅学者丁北山著《陆游年谱》,诗人陆游到临邛游白鹤山寺的时间是明确的,即淳熙四年(1177年)八月。后来,陆游离开四川回到家乡山阴后,在《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中,自注云:“仙人胡安(汉代临邛人)学道西岩,跨鹤升仙,山以此得名”,讲述了临邛白鹤山的来历。
综上考辨,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白居易确实没有去过临邛白鹤山寺,自然也就见不到佛殿前的两株旱莲了,而真正游历临邛白鹤山寺的人是南宋诗人陆游。造成这个张冠李戴历史错误的始作俑者,是晚明文人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