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方式的思考
2020-12-08李海燕
◎李海燕
20世纪80年代初,来自世界银行的两位专家赫耐曼(Stephen P.Heyneman)和鲁克斯里(William A.Loxley)在对20世纪70年代跨国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发表了两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指出:家庭和学校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较贫穷的国家,学校的作用大于家庭,而在较富裕的国家则家庭的作用大于学校。他们的这一重大发现被称为“赫耐曼——鲁克斯里效应原理”。然而通过对新世纪前后的跨国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后,学者们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所有的测试国,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在促进儿童成长方面,家庭都比学校起着更大的作用。即“赫耐曼——鲁克斯里效应原理”已经失效了。
这是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却表达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在学校教育质量愈趋均衡的今天,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影响,与孩子成长的相关性愈趋积极。只有家庭、学校双方紧密结合,通过多形式的互动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给孩子创造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完善、独立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加强与家长观念上的认同和交流,改变教师、家长的合作观念,把握好家校互动的核心。
随着我校住校生和全寄宿学生人数的增多,很多家长认为教育的重心就是学校教育。甚至有的家长监护人认为孩子回家迷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难以约束、监管,不愿意在周末接回孩子,把孩子“残忍” 地扔给学校。殊不知如此一来,孩子内心会有孤独感,感到被抛弃和爱的缺失,更不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因此,让家长意识到自己所尽的职责,承担起要尽的义务相当必要。我校的做法是:
1.更新教师的观念:通过班主任工作学习、教研活动等让教师认识到家校平等合作的必要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2.探究家长“口味”,满足家长需要,激起家长参与合作的意愿,为家长提供多种交流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小学部每年的庆元旦卡拉OK大赛邀请家长担任评委;新学期初组织一年级新生家长参加家长培训,老师和家长作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为今后的教育工作形成合力做好准备。
3.每个班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委会是学校和家庭合作建立的机构,由优秀的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反馈各方信息,共同商讨合作教育事宜。
家庭、学校合作教育已初具特色,日臻完善。
学校积极主动创造家校互动的条件,安排家长走进学校。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所净美校园,全力调动学校、老师、家长关注教育,关心教育,服务教育的工作热情,本学期我校小学部组织了以“净美校园”为主题的家长义工活动。学校活动方案制定后,各班班主任就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出邀请。家长们积极性很高,纷纷报名参加。他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进行卫生清扫活动。经过230多名家长的辛勤劳动,学校展现出更加洁净美观的校容校貌。教育的真谛是爱的教育。家长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厚爱,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家长们也为学校教育献言献策。有的家长在家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结果孩子却说:“老师没有要求我们做这些”,教育效果甚微。家长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之后,班主任要求每周孩子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拍发视频作为作业。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有的洗碗,有的拖地,有的洗衣服,有的打扫庭院……如此一来,孩子们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懂得了感恩父母,更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劳动无上的光荣。
在合作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有了明显提高。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家校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学生。随着合作活动的增多,孩子们与大人、同伴、大自然接触增多,学会了控制和调节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能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们懂得了体谅父母和老师,都争做有孝心的上进少年,为他们的成长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