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蛙人工养殖越冬技术要点分析

2020-12-08由美娜

新农民 2020年14期
关键词:林蛙水池越冬

由美娜

(抚顺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我国林蛙的生活习性是冬眠,可以用来抵抗外界的恶劣环境,安全度过漫长的冬季。依据林蛙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的关键在于真实模拟适宜林蛙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越冬技术是我国人工养殖业最为关注的课题。为了对比研究温度、光照、密度、溶氧度对林蛙安全越冬的影响因素,分别设置了室内旱越冬、室内冷冻冰箱水越冬、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等相关模式,并对人工养殖林蛙的越冬管理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创新,为积极攻克人工养殖林蛙安全越冬这一难题,实现我国人工养殖业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系列研究,加强林蛙的日常管理,从而确定最优越冬模式。

1 人工养殖林蛙越冬模式

1.1 室内旱越冬

结合林蛙生长习性和节律性行为,设置仿真越冬池,具体结构为:①规格标准:长度1m,宽度1m,池深约1.5m;②内壁采用砖石水泥结构,防止漏水;③为避免林蛙出逃,池顶结构采用倒“L”型,能够有效保护林蛙群体;④越冬池底层覆盖将近50%树皮,铺设时略有弧度,恰好适合林蛙进行活动,然后顺势在表层铺设薄层阔叶林枝叶;⑤当林蛙进入深眠阶段,落叶的厚度应当逐渐增长到10cm,基本上能够全面覆盖林蛙;⑥室内没有积水,需要利用渗透方式逐渐浸湿越冬池底,提高林蛙的生存环境质量。

1.2 室内冷冻箱水越冬

为保证越冬环境,给人工养殖林蛙提供冰冷的泡沫箱,规格标准为长度50cm,宽度70cm,池深约40cm,泡沫箱内的水深约30cm,铺设有河卵石,利用冰块的温度使其控制在0.5~2.0℃,尽可能让林蛙适应室内生活。

1.3 室外水陆越冬

这种越冬方式的优势在于林蛙可以自由选择生存环境,比如陆地、水池。越冬水池规格:长度1.5m,宽度3m,池深0.3~0.4m,铺设适当大小的石棉瓦;为防止林蛙外逃,在水池周围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在出水口位置嵌套细网;水池附近约50cm的陆地范围内铺设厚层落叶。

1.4 室外水越冬

这是一种利用室外天然水池或者人工建造池塘等方法,帮助林蛙实现安全越冬。这类越冬池在修建时要具备保水性强,水深要求不低于2.5m的要求;水池内壁坡度尽量陡且大,防止林蛙顺势跳出池壁而冻伤;务必做好池底的清洁工作,及时清除污泥和排泄物,定期换水,确保越冬池含氧充足;越冬池尽量选择背风位置,保证林蛙拥有充足的阳光和淡水资源。

2 人工养殖林蛙越冬期间的日常管理

2.1 入越冬池时间的选择及水深控制

以东北地区为例,每年10月15日至20日期间要时刻做好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监测指标。经试验数据表明,林蛙适宜的室内温度在5~6℃,室外白天温度低于3~5℃时,方可将林蛙安全移入越冬池内,便于林蛙自由活动。林蛙在适应越冬池水温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将温度调整为3℃以下,池内注水线控制在20~25cm左右即可;当越冬池内水温到达5℃,室内温度达到10℃时,池水深度可以与冬眠期水位线持平。

2.2 密度和温度

为实现集约化、高密度的人工养殖林蛙,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密度分配方案,建议越冬池养殖林蛙1000~1500只/m2;温度也是影响林蛙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进入深眠阶段的林蛙,当遇到寒冷气候,越冬池表面极易形成厚厚的冰面或冰絮,可以向越冬池周围输入热风,当冰面开始溶化时即可采取降温措施。

2.3 噪音和光照

入蛰活动阶段,噪音和光照能够直接影响林蛙的繁育和生长,因此需要严格管理周围设施,禁止无关人员接触林蛙越冬池。噪音或者震动越大,林蛙能够快速感知声音并进行活动,使其体能逐渐消耗,会严重影响林蛙成活率。林蛙的生长环境适宜微弱的散射光线和较强的直射光线,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防止过高的光照进入越冬池,为林蛙创造一个低温且安静的越冬环境。

2.4 换水和窜水

当越冬池内溶解氧每升不足5mg时,需要借助水循环设备提高水泵的作用时间,确保林蛙具备充足的氧气;对于温度较低的冬季而言,越冬池表层易结冰,需要及时更新水源,采用窜水的方法,半个月进行一次窜水,换用井水时要时刻关注越冬池水温差,避免因温度过高引起林蛙的应激反应,换水量要低于1/3,目的是有效融化池层冰絮。

2.5 出蛰活动期

就东北地区而言,随着温度升高,林蛙的行动逐渐活跃,每年的4月份或者5月份被定性认为是林蛙从解除休眠状态过渡到陆地生活的阶段,应当高度关注林蛙的出蛰活动。低温环境下,林蛙善于隐蔽自身或者潜入水池维持体能;高温环境下远离隐蔽物,待感知温度低于3℃时会逐渐移入蛙圈,覆盖于湿润隐蔽物并进入陆地运动。因此,林蛙在出蛰活动期间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当湿度不足80%,利用喷雾设备进行保湿,尽量提高林蛙的成活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不同的越冬模式,我国人工养殖逐步实现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林蛙,只有不断探索和模拟林蛙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林蛙安全越冬。经统计林蛙在越冬期间的成活率和体能消耗率,发现室内旱越冬和冷冻冰箱越冬模式更适宜林蛙的生活环境,因此,控制好越冬池室内外温差和越冬环境是保证人工养殖林蛙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林蛙水池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我国东北地区林蛙增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八珍”哈士蟆传记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蛭越冬技术
休闲假期
责任(二)
冻不死的林蛙
林蛙王:每一分苦都是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