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的探究
2020-12-08杨振波
杨振波
(甘肃省清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清水 741400)
贫困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我国社会长期发展中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但在开展和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繁杂的现实问题,增加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难度,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扶贫地区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去落实扶贫工作,因此,扶贫工作的展开必须脚踏实地进行。具体的帮扶工作如下:
1 加深对扶贫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的理解
为了高质量的展开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帮扶干部需要严格认真的掌握国家及地方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及文件内容,并将政策文件内容融入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主要把“六个精准”落实到被帮扶的贫困群众中,把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谨记于心。根据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的内容要求,把扶贫思想和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并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把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驻村人员可以为其提供精神方面支持,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制,团结民众,齐心协力的开展扶贫工作,落实扶贫工作的内容[1]。要学以致用把上级的政策方针与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脱贫致富的伟大胜利。
2 树立正确的目标、换位思考,真正投身于困难群众中
驻村帮扶干部要确立目标,要有饱满热情及足够的想法,通过换位思考,找准自身角色,将自身的努力变为困难群众的生活改善为目标。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克服任何艰难险阻。驻村帮扶干部与普通干部比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大不同,要想做好“村官”,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身的责任目标,本着一切为困难群众服务为核心,不断的去了解帮扶对象的需求,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村干部或者村民打交道,全面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用积极下基层的态度与农民进行深入交流,与群众共同吃住、共同进步,为农民脱贫致富热情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2]。
3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就要从群众的思想上端正对贫困的真正理解,部分困难户除了客观原因以外,还有自身因素的影响,物质方面的缺乏仅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思想不与时俱进,对脱贫的态度也不求上进,且缺乏勤劳踏实的勇敢精神,对脱贫致富的毅力不够坚决,对政府有强烈的依赖思想,因此,改变困难户自身的思想是关键,在治标的同时治本,扶贫工作不仅是为了提高物质方面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要给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做起,充分调动他们脱贫的决心,全面了解到困难群众思想上的“落后”程度,用恰当的方式为村民介绍先进的思想内容,让村民们自愿接受,把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贯彻到底。扶贫必扶智,人民的智力水平和富裕程度成正比。这就需要驻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及思想优势,把先进的理论及致富方式教授给困难群众,带领农民切实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3]。
4 做好全面调研工作,制定相应扶贫计划
在做好走访调研工作的同时全面了解困难村各方面情况,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实况,了解困难村致贫的因素,要明白困难群众所缺所需所想,制定有效的扶贫方案,找准扶贫的切入点,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发式扶贫。根据困难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扶贫脱贫的帮扶计划,再依靠自身的优势条件,有序开展扶贫工作,把互联网宣传销售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打开线上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展开区域性合作发展村镇集体经济,增加农民个体收入。在扶贫过程中,要实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扶贫方案进行调整,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精准扶贫工作对其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4]。
5 从长计议,培养群众的自主致富能力
扶贫工作要从长远考虑,而不能着眼于短期的发展状况,要给困难出铺出一条“自主致富”的道路,提高全村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转变村干部陈旧的领导模式,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领导作用,团结一心,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不仅要给人馒头,还要教会人做馒头的方法,要从各方面培养高素质的新型知识化农民,让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掌握主导权,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使其真正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在培养困难群众自主致富能力的同时,达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6 总结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战的最终阶段,改善民生、帮助人民脱贫致富,作为我党的重要使命,对贫困地区而言,实现共同富裕,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最艰巨,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合理的计划好特殊时期的扶贫工作。保证贫困人口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顺利摆脱贫困,集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培养困难群众自主致富能力,有利于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还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状况,使农村经济的发展顺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