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提升中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2020-12-08杨瑜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养幸福感子女

◎杨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三观正在形成,这一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他们幸福感的影响是首位的,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的培养方法、教养方式对中职生非常重要。

父母往往认为子女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还缺少判断事物本质的能力,对子女采取过硬、强制的手段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让子女从心理上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不爱自己,从而产生矛盾。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还处于叛逆期,他们对世界开始有自己的观念和理解,但这些想法受他们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他们的思想还较为单纯,幼稚,表现出较为偏执和冲动,他们不理解家长的想法,讨厌被管束,因而和父母产生矛盾。而中职生的家长们大多数学历都在中专及以下水平,缺乏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有些家长仍然认为 “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认为子女没能上高中,而是到中职学校就读,是子女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对待子女这个时期出现的问题,他们缺乏耐心,往往采用严格管制和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来对待他们,而越是惩罚严厉,子女的反抗情绪越大。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活动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在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要发挥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改善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淡化和父母的矛盾,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只是在方式方法上让有些孩子一时难以理解,班级管理要尝试连接子女和父母的心灵,从第三方的角度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孩子能够理解和体谅父母;同时适当引导父母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践行科学的教养方式,从而提高当前学生幸福感。

一、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一)培养中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改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提高中职生的幸福感,首先要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可以采取主题班会的方式,例如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减轻或消除对父母的排斥,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提高幸福感;还有如何与人交往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等等。

(二)给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关注

特殊关爱中职一年级学生,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对于刚入学的中职一年级新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可能无法顾及子女的在校状况,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幸福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学生会成员分班级负责,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帮助。

其次,班主任要积极创设机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通过课余时间,组织亲子活动,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班主任也要适时家访,帮助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让家长了解子女,帮助、关心子女,提升中职生幸福感。

第三,班主任要和同学关系差的学生谈话,帮他们找到同学关系差的原因。对于特殊情况家庭的孩子要给予特殊的照顾,理解他们的处境,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注意教育方法,尊重学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关心学生。

二、班主任要引导父母实施科学教养方式

班主任通过学校搭建的家校共育平台,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定期开展家校共育讲座的方式呼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并给出具体的方法;组织家长进行线上、线下的读书活动,读有益于亲子沟通的书籍,尝试更好地理解孩子,使亲子间能够顺利沟通;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相关的视频讲座、文章等,给家长们更多的知识与方法,引导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科学教养方式。

首先,父母要增强对孩子的关怀与理解。父母要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尊重他们,不要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给孩子带来距离感。给孩子们爱、包容和理解,让他们能够自由成长,同时父母还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怀。

第二,父母要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惩罚。父母如果对孩子犯的错误过度惩罚,会让孩子更加反抗,僵固了和父母的关系,父母越是管教,孩子越是叛逆。对孩子犯的错误,适度惩戒,关爱和惩罚相互结合,让孩子了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让子女从内心里改善和父母的关系,接受父母。

最后,父母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拒绝与否认。父母不要对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直接拒绝或否认,而应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对其中的优点多加鼓励,支持,对缺点也要耐心地跟孩子分享经验,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之路漫漫,家长和班主任都需要有耐心和恒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班主任要给家长足够的信心与指导,协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教养幸福感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跟踪导练(三)
教养方程式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