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2020-12-08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施策农户精准

闫 英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古交市支行 山西省太原市 030200)

精准扶贫的定义

精准扶贫的定义。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总书记并在2015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将其推向高潮,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金融精准扶贫的定义。金融精准扶贫是指采用科学的标准和程序,对全国不同地区的贫困村以及贫困的农户进行准确识别,按照其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分类管理,采用适宜或准确的准入或者退出机制进行定量考核,利用得出的数字进行总结,进而使需要帮扶的对象真正的摆脱贫困的困扰,扶贫更扶志。

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金融机构网点分布难以满足金融精准扶贫的需求。国有四大行的涉及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在县一级设有分支机构,而乡镇一级仅有农行设立网点,而村一级四大行却根本无法涉及,扶贫的参与度较低,因而四大行的信贷业务在乡镇一级发展起来较为吃力,但邮储银行、信用合作联社、村镇银行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可贷资金较少,扶贫力度相对较弱。

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不相适应。目前主要表现在现行金融统计指标不能够准的,真实的、全面的、完整的反映扶贫的真实情况,指标较为粗放,未能细化至“三农”相关的金融扶贫类别上来,助学贷款、特色农业等的金融支持情况不容乐观。

产品供给与扶贫对象的需求不相适应。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贫困户的覆盖面积较小,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又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户们的需求,因而导致供需严重失调,加之商业性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单一推广因素不定,造成扶贫的金融产品供给与贫困资金的需求矛盾突出,农户的体验感明显低下。

金融监管制度设计与金融扶贫要求不相适应。大多数的金融监管人员只熟悉城市经济和传统金融业务,由于不熟悉农村的经济业务,多以风险管控为主要举措实施管理,这对农村的发展是欠考虑的,加之监管链条较长,监管人手的不足以及监管空白的存在自然而然的会采取严格的准入机制,这将会抑制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削弱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强化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加强党的领导。金融精准扶贫虽说刚刚起步但也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离各级金融系统委员会都应该深入学习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不仅要发挥扶贫单位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同时各村的党委一把手也要积极负责,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在“十三五”期间扎实开展好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放量,早日实现精准脱贫。

建立与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加大精准扶贫的监管考核力度,建立健全人员、绩效、任务、时间各项机制,二是要集中金融力量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真正的提高金融精准扶贫的“造血”能力,着力培养优化后的扶贫方案,使农民真正的感受到政策的实惠。三是要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建议财政对贫困户承担70%损失,对普通农民承担60%的损失,对新型合作主体承担50% 的损失。

建立健全扶贫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建议参照印度、泰国、巴西等国家信贷支农的立法经验,将20%~25%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二是完善扶贫金融的统计制度。将各个方面都进行细化,将农户贷款进一步细分为贫困农户、特困农户、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以便全面了解金融精准扶贫的进展情况。

加强扶贫信息的共享。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已建立的“三农”基本信息以及各家的建档立卡情况,实现系统自动评级,与人行系统同步更新,创新便捷金融产品,实现“一次授信、随贷随用、循环使用”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猜你喜欢

施策农户精准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分类管理 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精准的打铁
立足市情支实招 精准施策促脱贫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