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2020-12-08闫英
闫 英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古交市支行 山西省古交市 030200)
县域农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县域农行的职责担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农业农村发展较之前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全国的经济支撑提供有力支撑,现已具备乡村振兴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因此,农业银行要深刻的认识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首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主动顺应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其次要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为己任,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首要位置。最后,作为直接面向并服务于“三农”的主力军,县域农行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应做好对接当地乡村振兴的具体规划,提升服务的前瞻性、时效性、针对性,这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服务乡村振兴是县域农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蓝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思考如何让乡村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现代化、生态化,还要思考如何创新模式,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面向“三农”、服务城乡是农业银行的使命及责任所在,农业银行应发挥其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落实好国家的惠农政策,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是县域农行应对能力提出了新挑战。面对多级领域、多类产品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加快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进程,但是从金融供给的现状来看,县域农行在实施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例如:经营理念、网点结构功能单一、资产业务薄弱、欠发达地区的覆盖率较低等。因此迫切需要在产品、服务、体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适应发展的新趋势。
县域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统筹城乡网点布局,稳步拓宽资产重点业务。基于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成效差距,让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的战略考量。应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盘活农业农村内需潜力,用好农村这个广阔回旋空间的战略考量。这也是基于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考量。首先应该提升县域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对人员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化发展战略部署,加快网点整合力度,岗位组合优化进程,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案的落地实施。
其次,明晰客户清、业务清、市场清的发展路径,准确定位,制定高标准的实施方案,不断扩大我行在县域的客户及对公业务群体,壮大农村小微、个体工商户、农户中的高价值基础客户,不断提升客户的粘性。再次,优化网点的工作激励机制,深化绩效考核模式,针对每一个重点乡镇都应配备相应的专业工作团队,分工包片,努力做到全覆盖的工作效果。最后,还应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进行结对子,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座谈会及经验交流会,以此来增进与农村客户的感情,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心手相连才能更好的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创新推动引领,增强支持乡村振兴服务功能。针对乡村振兴资金缺口较大,城乡乡村振兴人才缺乏,二三产业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吸引培育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发农村农业发展内在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道路。我行也应制定适宜的信贷政策,迅速将加工业、旅游业、医疗卫生业、文化业等多方资源有效整合县域支行提出差异化信贷需求,一级分行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最终达到供需平衡。同时还应实时更新金融产品,积极打造“三农”幸福产业、“三农”绿色金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农村普惠金融六大系列产品线的快速搭建成功。最终建成城乡联动、上下联动、公私联动、内外联动、前后台联动的工作机制,积极努力的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严守风险管控底线,确保信贷业务发展高质量。一是建立鼓励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立足新时代我国农情,需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释放数字生产力,以农产品电商为依托引领乡村经济发展,为此,应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更多政策支持,助力农村数字经济全面发展。二是通过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破新产业、新业态面临的约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加强与党政机关及主管部门的沟通以及第三方如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以降低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