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培养高校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

2020-12-08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

张 静 王 静

(保定理工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对培养高校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一大批爱国青年纷纷赴法留学,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回望这场影响深远的青年爱国运动,传承其中的爱国担当精神,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激励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立青春之志以爱国

一百年前,在国家救亡图存之际,一批饱含热血的时代青年主动赴法勤工俭学,以求救国救民之学。他们自觉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赴法之初就抱着“学点本事”“工业救国”的求学理想,吴玉章、蔡元培等人曾积极组织有志救国的青年赴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造成新社会、新国民”培养人才。这些时代青年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当作自己学习新思想、认识世界的历史机遇,从而求得正确的“主义”来探索中国的道路方向。周恩来曾在信中表明自己赴法的主要意旨就是“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蔡和森也在给毛泽东的回信中说明“我到法后,鲁莽看法文报,现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计划略具规模。现搜集各种重要小册子约百种,拟编译一种传播运动的丛书。”可见,他们的求学之志都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爱国之心耳目昭彰。

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还需要战胜许多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险挑战的考验,未来的重担也必将落到青年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的时代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要积极传承和弘扬爱国传统。虽然时代环境发生变化,但这种爱国情怀、担当志趣的红色基因,可以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供价值引领。我们的时代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要传承老一辈英模的爱国担当,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当中,在新的时代浪潮种彰显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

长创新之勇以护国

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创造历史。一百年前的时代青年敢闯敢行,不懈求索,展现出敢为人先,折而不挠的勇者风范。

这些青年志士远赴他乡,勇敢地探索新出路。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发起人李石曾先生曾经大力提倡“以工兼学”“以工促学”,他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在自己的工厂督促工人进行业余学习,即要求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文、国文、数学、化学等文化课程,工人经过严格的督促和教育,形成“尚简乐学之风”,为后续赴法青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形式,也成为了最典型的勤工俭学的形式。这种勇敢探索的精神也激励着更多仁人志士投入勤工俭学的浪潮。《论语》中说“折而不挠,勇也”“勇者不惧”,我们的赴法青年忍受生活的艰辛、不畏学习的艰难,展现出折而不挠的勇气。勤工俭学青年在入学、觅工、住宿、饮食等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们克服语言、气候、饮食和经济拮据等障碍,走出传统文化的圈子,走进风格迥异的西方现代化社会。有人在回忆邓小平时说:“1921 年 4 月,邓希贤到法国南部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当轧钢工。轧钢工劳动强度极大,又非常危险,每天工作 10 个小时,有时还要加班。邓希贤刚刚 16 岁,尚未成年,身材矮小,繁重的苦工,使他不堪重负。”除了做工的艰辛,他们在生活上也很不习惯。在法国的餐桌上多是硬皮面包、葡萄酒和凉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他们经常是吃不饱的状态。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时刻,他们都还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周恩来“初到巴黎的那些日子里,他住在郊区,靠勤工俭学得来的微薄津贴生活。有两年多时间,他住在城南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旅馆,有时去雷诺汽车厂做工。他自己做饭吃,穿着尽管外表整洁,但有一点装体面的味道,尤其是那条裤子,可能是由于穿得太久的缘故,裤腿似乎越缩越短了。他的朋友们还注意到,他从中国带来了一件类似鞋楦的小玩艺,用它来补袜子。”

他们仔细观察着欧洲文明的方方面面,认真思考着中国社会的前途命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坚定了方向。一百年后的今天,勤工俭学青年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赴法求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艰难中勇于探索真理的青年精神。

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时期,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挑战和风险,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方式迎接挑战,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战胜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而进行伟大斗争就需要发扬“斗争精神”,这里的斗争精神不是以争夺利益而进行的争夺,而是指我们为了全体人民的正义事业做出的积极活动,就是我们的赴法青年在家国危难之际,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敢于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的时代青年应该以赴法青年为榜样,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以求变创新的探索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艰苦奋斗。一切把探索尝试视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作吃亏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成不了事的。青年一代应当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在创新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勇立潮头,大有作为。

成担当之智以报国

实现爱国抱负,增强担当勇气的基础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本领。赴法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才识和视野,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做出重要贡献。

留学青年积极求索,既开阔了眼界,又求得了真理。有人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培养世界眼光的开端,毛泽东就鼓励人们走出去开拓眼界,曾说:“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我们的外交总理周恩来在留法期间,十分注重以开阔的世界眼光思考中国的问题,他说:“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他也在认识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并将其运用到我国对外交往的实践中。建国后,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与世界各国有更多的交往机会,更加认为对外开放,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他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中,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完全闭关自给,总是要相互需求,首先是贸易的来往,技术的合作。”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度才使我们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开端。

并且,赴法青年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并将其输于国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开辟出路。他们深处资本主义制度的环境中,认真研究各种主义和思想,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真实状况,从理论上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首先,他们认真研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他们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外,其他时间都用来学习法文、科学知识以及很多社会政治和苏俄革命的书籍,如《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共产主义者通讯》等。他们中的先进分子还克服语言障碍,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蔡和森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他用四个与的时间,翻译了《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著作。并且,他还积极同国内挚友毛泽东进行交流,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我到法后,鲁莽看法文报,现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计划略具规模。现搜集各种重要小册子约百种,拟编译一种传播运动的丛书。”他们在求得真理后,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致力于将其传入国内,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邓小平在晚年曾回忆说:“我曾在法国呆过五年半,在工厂做工近四年。我同工人关系很好,但你们的资本家也教训了我,使我和我们这批人受到教育,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信仰马克思主义。”许多赴法留学的青年都在这一时期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经过主义甄别,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周恩来曾说:“我方到欧洲后对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而现在我得有坚决的信心了”,“我们当信仰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并坚定地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自从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便并极地向国内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从1921至1924年,他写下了50多篇政治论文和通讯,约有26万字的宣传理论,等等。他强调,只有用这种学说武装无产者,才能使革命的精神愈久弥坚。

这些赴法留学的革命者,用科学的真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将其运用于改变国家命运的实践中,这种开阔眼界、求真求学的态度对当前时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好时代,时代青年要不断增强本领才干,自觉勤奋学习,在实践中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是青年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增强实干本领是成长成才的基础,也是为国担当的前提条件。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代青年还需要开阔视野,培养与时俱进的新思维,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展现新青年的新特色,“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百年前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所彰显的爱国志气、担当勇气、勤学智慧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志、护国之勇、报国之智发挥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对新时代高校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支撑。实现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通,既可以为优秀传统红色文化的时代传承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溯源的双向构建提供思路;又可以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厚植文化基因,丰富高校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还可以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促进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促成行动自觉。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