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分析
2020-12-08吕红普
吕红普
(山东省莘县农业农村局古云农技站,山东 莘县 252429)
玉米是一种可获得较大收益的经济型农作物,其果实中的玉米粒可供人食用、酿酒,其果实外皮和玉米芯可用做可燃物或者供暖,其可食用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特性。由于人们意识观念的不断更新,对食物的外观、口感、营养价值各方面的要求都逐年增高,所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解决现存种植问题迫在眉睫。当今世界,玉米种植国家都致力于解决提高玉米种植效率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不如部分西方国家早,但在众多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研发的许多玉米种植新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现本文对新技术的效率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且大多数种植地在北方。北方的气候条件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南方条件更好,但玉米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低,所以玉米种植的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但种植技术和防治病虫害技术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1.1 从种植方式分析
我国北方主要的玉米种植方式是人工种植,而且种植地分布较分散,大多数是农民自家的一块土地进行种植,不像西方国家是以整体的、大面积的种植方式和机械化种植为主,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引进了大型种植机器,但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大范围利用,使得玉米种植的人力成本大大提升、土地利用率却变低,同时也不利于对种植者统一的、集中的管理。
1.2 从玉米产量方面分析
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巨大一直是粮食消耗大国,而玉米是年产量位列第三的粮食品类,但是我国整体的玉米年产量却没有进展性的突破和提高,很大原因是种植者对于玉米地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近年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和帮扶力度,增加了玉米种植的物力、财力,同时不断应用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相关技术还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只有大面积应用新技术才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的品质和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2 新技术对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
2.1 种子改良技术
种子的良好与否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种子时期就消灭某些细菌、改善品质可以大大减少生长期出现的问题。比如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种植者可以选取植株较矮小的玉米的种子进行种植,科研人员也通过杂交等方式培育出了既抗倒伏又能高产的种子。同时种子改良也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生长期病虫的侵害;改良后的种子的成活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原本种植时种子要经过对当地气候的一段适应期后才能发芽,改良后的种子则大大缩短了这段适应期并且其发芽、成活的比例显著升高;改良的种子可以由优质种株配种得到,其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基因相对较优秀,后期成熟后得到的效果也较好。
2.2 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种植中合理、高效的种植方式影响着玉米种子的成活率,保证着玉米后期的正常生长。种植者要从玉米种植初期便加强对整个种植地的管理,同时不断学习、优化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方面,我国的发展还略有不足,大多数技术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这时我们不但需要重视我们国家本身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科研、创新,也要合理的、结合我国情况适宜的应用外国栽培技术。科研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情况进行预实验,充分了解当地的温度、湿度、土壤情况、施肥条件等,再选取不同种类的玉米进行试验性种植,精细控制生长条件并加以记录,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引进技术,要加以选择和改善,最大可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侵袭给玉米产量带来极大的损害,种植者需要从种子源头和生长过程两方面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防治。在播种前可选择相应药物对种子进行药水浸泡或者药物混拌,消灭种子期的细菌和虫卵,也可以选择无菌种子进行播种;生长期发生病虫害时要选择针对性农药进行定期喷洒,还可以少量引入害虫天敌进行绿色杀虫,减少农药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
2.4 合理密植技术
玉米的种植密度关系着生长过程中玉米的光照、水分、养分吸收是否充分。种植密度过大或者过小时,玉米的生长情况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要记录不同密度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品质,并结合当地土壤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在种植时确定适当的间距以保证自然资源和肥料的充分利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需要把技术进一步推广。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十分重要,我国要对已有的先进种植技术全面推广,对还存在欠缺的技术不断努力研究,让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