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是一个一个的,不是一群

2020-12-08

时代邮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业家校情绪

老师早早地就打好招呼,下周六开家长会。然后,隔天就在家长群强调一次。烦是肯定的,但也没有办法。

大体上说,这是一家教培机构奥数班的家长群。有些推销,其实不理睬也可以。不像学校的家长群,不说秒回吧,至少也要件件指令有回音。

我其实不怎么排斥家长群。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相百态;在这里,可以了然儿子表现;在这里,可以表现自己对班级事务的热忱……当然,我更希望,这个群能成为家校信息互通的平台。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我看到的几乎都是安排、布置、要求、提醒、强调。口气或有差异,表述时有温厉,但那种自上而下的命令感,浩荡直接,无法抗拒。没有交流,不容分说,只有做不完的各种事情。

我当然知道因为孩子才会有这样一个群,但越是这样,越需要界定各自的角色、厘清彼此的边界,不能错把家长群搞成线上班级。家长当然要辅助、配合学校完成教育过程,但家长们不该被视为一群廉价易使的志愿服务人员。家长是一个一个的人,而不是毫无意志的一个群。那种以“你家孩子”作为家长必须服从的认知,无异于道德绑架。

大家在一起,彼此多一些交流,轻松一些,真实一些,在当下社会节奏趋快、方式趋新、接触趋少的背景下,弥足珍贵,该更加珍惜。即便有些不解,甚至是冲突,也完全可以通过便捷的通讯分分钟搞定。

低年级时,儿子很喜欢一位老师,平日里有事没事会像朋友一样谈游戏、聊漫画,快快乐乐。后来换了老师,儿子还常去找这位老师。我想,这位老师的办公室怕是儿子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这位老师或许是老师这个称谓在一个11岁孩子那里最完美的体现。快乐不是100分,是真诚的相处,是平等的交流,是温暖和尊重,还有适当的距离感。在这样的情绪浸染下,我们与这位老师以及班级的关系也格外融洽。

交流、尊重从来是双向的。20多年前,我也做过几年教师,当时还经常家访,甚至在学生家吃过饭,那时的家校关系真的挺和睦。如今,大家都忙,家访或许不现实了,但如果连起码的交流也成问题,断裂在所难免。

家校链接不能只靠作业、分数、收费,还应该有更多情感、情绪上的关联。而所有的关联,最终也都会指向成绩。学校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大熔炉,社会化本身就意味着多样性。如今的家长和老师都过于直接了,都胶着于分数和作业,未免太过紧张。

有媒体报道,有家长因为老师总安排家长批改作业,愤然退群,还扬言“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样的对抗令人遗憾。家校关系恶劣到如此地步,与负面情绪长期发酵不无关系。家长有义务关心孩子的学业,老师有责任督促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业,但两者的交汇点不应该在家长批改作业上。在老师,批改作业是本分;在家长,关心学业也是本分,各方做好各方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目前已有多地出台政策规定,要求学校履行好主体责任,不要把批改作业的事情推给家长。我想这个姿态是对的,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强化家校关系,密切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就像孩子们上课外班一样,多一些“一对一”的交流,而不是给家长布置作业。当然,家长也不妨冷静反思一下,少些情绪,多些理解。

猜你喜欢

学业家校情绪
艰苦的学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35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