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家访工作育人效能的思考*
2020-12-08黄鹏飞张力月梁双杰
黄鹏飞 张力月 梁双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家访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只传递知识,更要传递情感,让教育更加有温度。家访活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有效掌握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是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学生、家长及学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有力抓手。
一、家访的认识
人的教育开始于家庭,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关怀与行为示范是子女对于世界第一认知的来源,家庭对子女的世界观和道德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现今大学生的主体已成为时代特征和群体特点鲜明的“00后”,且大多为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较弱,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诚信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2]这种价值观念大多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面对这种情况,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较难实现预期效果。所以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极富现实意义与推动作用。
家访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帮助,在实践中学习并锻炼,积累工作经验,能有效加强辅导员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时,通过家访也便于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培养理念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借此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与学校教育协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家访的对象
家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成体系的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借鉴好的做法、探索新的渠道。家访工作的效能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含家长及学生的心理接受与否、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家访过程中的沟通情况等。通过不同的家访对象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阻碍,提升家访工作的育人实效。家访对象要侧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困难学生。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大多出身贫困地区农村,性格较为内向,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家庭通常收入较少:或父母身体状况较差,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家庭子女较多、有老人,家庭负担较重。在对这部分学生及家长家访过程中,首要是全面讲解国家及学校的奖助政策;还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放下包袱,投入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同时,讲解专业前景,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面对暂时的困难,相信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赢得未来美好生活。在家访过程中要更多侧重于体现学校人文关怀,让学生和家长真切感觉到温暖。另一方面,对这类学生的家访能帮助辅导员掌握贫困生的实际困难程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查认定工作及困难生的心理问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学业困难学生
学业困难学生的问题大多为课程成绩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该类学生的家访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家访变成登门告状,家访的本意是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比如可以先向家长阐述学生在校取得的一些成绩,然后在学习成绩的问题上,应该有策略地从侧面提出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尽量用商量的口吻与家长商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返校后及时跟进学生的表现,完善解决措施,提供个性化帮扶措施。
(三)心理健康困难学生
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大多与成长环境有关,多数由于父母疾病、早逝或为单亲家庭等原因而导致性格较为孤僻,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遭遇情感问题。对该类学生家访时,家访队伍中可以考虑邀请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参与家访,家访过程中采取分别和学生、学生家长单独交流,避免两方同时在场,然后探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及疏导方法。
三、家访的启示
家访工作不只是一种表面的教育形式,它在理论上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家访就是用脚步拓宽教育的维度、用沟通感受教育的温度,它既是思政教育的有效抓手,也是展现学校教育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的有效形式。同时,家访工作可以有力融洽家校关系,缓和矛盾,增进家校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一)家访,为学生助航
注重细节,家访过程要有温度。家访活动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小处着眼,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润物无声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家访前,需要认真筛选,确定家访对象;辅导员可以通过深入学生宿舍座谈、查看学生成绩单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对学生的大小情况了然于胸。家访过程中,将受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详细向家长介绍,让家长直观感受学生成长,分享学生的坚持与奋斗;同时,要向家长及学生详细介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学校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等,具体讲解学校教育体系的背景、意义和内涵。
建立台账,家访结果要有回响。笔者参与家访的学生说到,“父母和老师的交谈,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也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特别是他们对提出的针对性建议,让我对开学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家访过程中,需要认真考察和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轨迹,在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中分析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查找问题的原因、学生面临的困难,建立台账。家访结束后,依据反馈信息,征求学生意见,组织力量,从实际问题出发,与家长一起为重点关注学生制定专项成长计划,规划科学路径,保持联系,共同监督落实,积极推动学生、家长、老师协同发力,真正做到家校协同育人,构建育人共同体。
(二)家访,为家长铸情
家访带给学生家长的是一次心灵的震动。在笔者所在单位的家访中,老师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情欢迎。当然,少数家长对家访工作有抵触情绪,这就需要辅导员根据学生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所从事的职业、性格特征等,因人而异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求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家访工作,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力。
家访带给学生家长的是一次教育的理解。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详细解读国家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相关政策,无形中化解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一些误解;通过分析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步入大学之后,传统的“上下级”、“命令式”家庭教育方式可能无法解决大学阶段的问题,有助于家长能够更多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三)家访,为教师筑梦
取得实效,增强信念。“这个时代,需要家访”,很多老师在家访结束后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只是在学校里接触学生,很多时候都会郁闷:为什么学生学习不积极、不爱说话、比较叛逆……”只有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历程,才能更加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这种面对面和视觉上带来的交流和理解,是社交软件所不能替代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让教育更加有温度。
收获喜悦,坚定使命。笔者所在单位家访过后,老师们都反馈:每到一个家庭,家长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的还亲自到路口来迎接老师;还有的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家中等候老师……家访结束后,每位老师不仅感受到满满的职业幸福感,更体会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表示虽然很累,但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涤,对学生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坚定了教育工作的初心,力求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