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运用的研究现状
2020-12-08曹栎
曹 栎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51)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以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较为多发,具有感染速度快、病情急、潜伏期短等特点[1]。若患儿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并发肠穿孔、肠套叠、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健康[2]。系统性护理是近些年来临床护理学中新兴起的一种现代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采用系统、标准、规范性的护理流程和方法,从而更好的辅助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提高临床诊治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系统性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目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故采取有效的系统性护理模式非常关键。本文就国内轮状病毒肠炎系统性护理模式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系统性护理措施
1.1 饮食护理
(1)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护士叮嘱患儿家属禁止患儿食用油腻、刺激性不利于病情的食物,应积极鼓励其多进食,切勿禁食,除非呕吐严重时可暂时禁食4~6 h[3]。(2)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可缩短每次喂养时间,腹泻超过10次/d并且量多者,暂停母乳喂养,给予去乳糖奶粉代替,时间不超过24 h,并指导母亲及时排空乳房。(3)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米汤、水稀释的牛奶,暂停辅食或改用豆制品和发酵奶,每日加餐1次,等患儿病情的逐渐平稳再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4]。
1.2 用药护理
(1)指导患儿家属要遵医嘱对患儿用药[7];(2)针对轻度脱水且无明显呕吐症状的患儿,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少量多次口服补液盐;针对中、重度脱水且有明显呕吐症状的患儿,护理人员则遵医嘱予其静脉补液[5]。
1.3 健康教育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以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及护理的重视度。
1.4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多为4~24个月,而该疾病起病急,反应剧烈,家长比较担忧,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患儿家长紧张和恐惧等心理,从而获取患儿家属的信任。
1.5 臀部护理
(1)教会家长如何正确使用棉质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使用软毛巾轻轻擦干,发现局部发红或有渗出者,应立即汇报医生并给予理疗、局部吹氧等合理措施,加速创面愈合。(2)有大便污染随时更换,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1.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的有无脱水症状,有无乏力、腹胀及肌张力下降等低血钾表现。
1.7 预防交叉感染
(1)尽可能同病种收治一室或旁边安置大年龄患儿。(2)病区加强开窗通风,同时采用负离子器净化空气或其他方式及时消毒。(3)护士每天使用含氯消毒液对接触患儿的仪器进行擦拭消毒。
1.8 正规的使用微生态制剂
(1)指导患儿家长必须在抗生素使用时间至少2 h以后再服用微生态制剂。(2)告知患儿家长避免使用开水冲服,最好使用<37℃的温牛奶或者温开水冲服,以免药物的浪费和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1.9 体温护理
要加强对患儿的体温护理,体温38.5~30.0℃患儿要给予物理降温;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5℃则遵医嘱用药退热,防止患儿出现高热惊厥。
1.10 惊厥护理
发生惊厥时,要把患儿的衣领充分松解,予去枕平卧位,并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及时处理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同时把牙垫给患儿垫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患儿将自己的舌头咬伤。
2 系统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2.1 治疗效果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后,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呕吐等方面明显降低,大便成形时间、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黄娜等研究显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由2017年的49%上升到2018年的59%,该模式促进了患儿早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
2.2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马骊等研究显示,由护理人员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系统性护理,试验组比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提13.75%。胡时先等调查发现,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患儿家长,出院满意度达93%。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更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
并23降低院感发生率有人研究表明轮状病毒在空气中很稳定,在相对湿度50%,温度20℃时可存活40h以上,病房定时开窗通风,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元可有效防止腹泻患儿因空气污浊而引起呼吸道感染,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 小 结
近年来,随着医护人员对轮状病毒肠炎认识的提高,以及系统性护理理念的深入理解,轮状病毒患儿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并发症减少,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由于目前国内外还缺少关于系统性护理模式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对轮状病毒患儿系统性的护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