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全球化视野下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
2020-12-08马梦君
马梦君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现如今,全球化一词已成为使用广泛而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在全球化浪潮下,政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不断深入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作为世界国际通用语,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但也正冲击着语言生态平衡,破坏着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因此,面对英语全球化给语言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探讨语言生态保护的对策,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一、英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据估计,目前为止,世界上约有15亿人使用英语,其中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英语作为本民族语言,它也是60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以及部分国家将它作为半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的全球化,英语使用人群迅速扩大并传播向世界各个角落,形成了以英语作为媒介的国际经济、金融和政治中心。信息传播中,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架起了各个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拉近了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国际交往的便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英语正以强势语言的姿态使世界的其他民族语言边缘化,破坏其多样性,导致世界语言生态的不和谐,从而加剧民族文化的同质化。
二、英语全球化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一)导致语言领域的生态危机,破坏民族语言多样性
据联合国的确认,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约有一半处于危险中或濒临消失,平均每月就有两种语言在逐渐消失。专家普遍认为当某种语言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较为强势地位时将导致其他语言转型,导致一个民族的成员逐渐放弃本民族语言,带来这一语言的消失[2]。换句话说,英语的全球化过程就是民族语言及文化消失的过程,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一种语言的衰弱总是伴随着另一种语言的兴起而取而代之。英语从早期的英格兰商用语发展成为如今大多数人都使用的语言,正吞噬着其他民族语言,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目前使用人数超过1亿人以上的只有汉语、西班牙语、英语、孟加拉语、印地语、葡萄牙语、俄语和日语这8种语言,使用人数总计为24亿[1]。可见,英语已导致其他民族语言生态危机,破坏其语言多样性。
(二)导致弱势语言遭受威胁
随着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一方面,英语逐渐消除了各个民族在交流中的语言障碍,也缓解了他们思想上的隔阂,进而更好地传播思想文化。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影响了部分语言,沦为弱势语言,更甚面临濒危。这些语言需要立刻受到保护,否则它们将被人类弃置身后,被历史封存,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终将难以找回。据相关资料显示,早期的英语发展是以牺牲英伦三岛和爱尔兰的凯尔特语为代价。同样,曾经北美大陆印第安语约有2000多种语言,而如今仅155种幸存下来。据估计,现存的土著语言将在未来的数年里遭到严重破坏直至消失,弱势语言不断受到强势语言英语的威胁,使得使用群体速减,导致其沦为濒危语言。
(三)致使本民族文化意识减弱
“语言是民族共同体的要素之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赋予民族一种内聚力,是全民族认同的、形成民族感的重要因素,具有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个性。”[2]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一个民族身份认同的指向标。每个民族都试图通过各自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的独特文化,各个民族也因彼此的语言文字识别出彼此的文化特色。而英语全球化导致本民族语言的衰弱以及本民族文化的枯竭,某种程度上磨灭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减弱了民族文化意识,进而去认同其他语言文化。
三、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
(一)建立弱势语言聚居区,维护弱势语言生态环境
保护弱势民族语言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国家相关法制机构应逐步建立由政府带领、社会协同、群众自觉参与的一个体系,保障弱势语言文化社区的构建。回顾历史,弱势语言逐渐被强势语言英语同化甚至消失,其原因在于弱势语言生命力的薄弱性,而要保持语言生命力的顽强,关键在于使用语言。通过建立弱势语言文化区,改善弱势语言的使用环境,强化弱势语言使用的聚居区,使语言使用者用弱势语言进行交际,传播文化,从而试图缓解弱势语言将走向边缘化甚至消亡的趋势,创建弱势语言生态环境。
(二)鼓励民众说好本族语,提高民族文化意识
认识决定行为。面对英语全球化的浪潮,政府需要对民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民众对民族语言保护有深刻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有效手段提高民众的语言资源观念以及语言保护意识。鼓励民众说好本民族语言,宣传自身民族文化,从而带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及“传播中国文化”。诚然,国家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还有很长的一段艰辛路程要走,需要在积极借鉴他国语言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语言生态环境保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