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板胡演奏技巧探究
2020-12-08王志红
王志红
(安阳市崔派艺术研究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板胡是盛行于我国北方的民族弓弦乐器之一,常用于戏曲、说唱的伴奏,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最早板胡伴随着梆子戏的发展而产生,在胡琴的基础上经改进而产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因琴筒不蒙皮膜而胶以薄木板,故得板胡之名。
如今,板胡的样式和演奏艺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已成为一种独具民族风格的独奏乐器,不但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不可或缺,而且也常为声乐、歌剧和民族歌舞进行伴奏,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音乐魅力。豫剧中所用到的板胡为中音板胡,弦轴粗,外弦用普通老弦,里弦用粗老弦,琴筒后面没有音窗,且面板外侧装有有机玻璃的音罩。中音板胡结构独特,若想奏出浑厚柔和的音色,适配豫剧婉转悠扬的腔调,需要掌握其演奏技巧。
一、触弦
触弦关系到所演奏出豫剧音色的优劣程度,因而是较为重要的演奏技法。如今的板胡把位偏小,以钢丝为琴弦则过硬,若用指尖触弦则会因指尖部位肌肉与琴弦触弦面积较小而使板胡音质薄弱,即便运弓音色良好,音质也不会达到饱满。因此触弦位置应于指尖偏后、指肚偏前之处,这样与琴弦良好的接触既保持了板胡音色的亮度又加强了板胡音质的厚度。
触弦还需讲究合理的方法。首先,手掌关节的肌肉要放松灵活,使肌肉自然舒张。并且触弦时需自然而然地张合动作,尽量保持手指在触弦时的独立性,手掌不可煽动,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手指的灵敏度及触弦时的弹性;然后,在触弦抬指时手指离琴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演奏的外在美感,特别是遇到快速交替指时会影响速度。因此抬指高度便须合理,与琴弦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配合触弦抬指时的速度变化;最后,触弦力度的轻重关系到板胡的音质。手指给予过重的压力会增大琴弦的张力,不但使音准起伏不定,而且影响手指运动的灵活。反之,过轻的压力会使板胡发音浮而不实,更有甚者产生噪音,对板胡的音色极为不利。因此我们需要放松手指,用左手触弦通过合适的力度使音色结实而又饱满。
二、揉弦
豫剧中板胡演奏无须指板,通过手指揉弦力度的不同以达到改变音高、改变音色、美化声音的目的。揉弦时上下幅度、速度快慢以及触弦力度都需保持均匀一致,此外,还需在保持均匀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和情感体验寻求揉弦的变化,进而合理应用揉弦技巧。因此,揉弦方法均匀是基础,揉弦技巧灵活多变才是本质。
揉弦技巧是演奏者表现乐曲细腻感情的一种方法。揉弦技巧大致可以分为滚揉、压採、抠弦、滑揉几种。滑揉是左手手指以某个音高触弦点为原点,在不改变触弦压力的同时,根据乐曲风格需要做上下幅度的滑动,以产生改变音高的音幅规律声响(幅度多为二度至三度),其中最具特点的是在fa 音上的滑揉,在豫剧当中一般的fa 音都要揉弦。
揉弦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用来衔接乐曲的旋律。在豫剧表演中,若非剧情的特殊需要,当右手停止运弓,左手或气息若不做任何变化,会带来情绪的“断裂感”,使得豫剧表演缺失连贯与完整。因此,通过同音联奏、断奏或表现语气叹息时常用的“揉弦搭桥法”就可以很好地使剧情前后保持连贯。在演奏时一般多为右手停止运弓,左手继续揉弦,在同一音空间感中将乐思连接到下一次运弓,这样乐曲虽然在音符上是断奏的,但是在气息上以及乐思上仍保持连贯。利用揉弦余音所营造出来的音乐连接,虽无声响,只做左手揉弦动作持续的演奏状态,但仍然会使观众保持着音乐的延留感,并不会影响对于豫剧的观看,并产生余音绕梁、藕断丝连的感观。
三、滑音
滑音的地方风格性其实取决于通过板胡对不同地方的声腔行韵进行模仿,因此各地板胡滑音风格也就基于当地戏曲声腔。滑音具有多种多样的运用方式,滑音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垫指滑音等,但是滑音的幅度、力度、速度等任何一点的变化都可能对乐曲风格形态表现的准确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掌握的滑音风格性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不同风格种类作品的独特韵味。在豫剧中,滑音的使用非常普遍,不同音程的上下滑音方法都有迹可寻。
1.三度的滑音多以单指滑音完成,主要体现在小三度的旋律音程中,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方言音调。
2.四度滑音与五度滑音多以塾指滑音完成,主要运用在纯四度及纯五度的旋律音程中。
3.在豫剧风格乐曲中,“do”和“sol”音,常采用回滑音手法进行修饰,并表现出其重要的风格特征。
4.尾滑音:通常釆用下滑音作为尾音的装饰处理,一般处在较长时值音的结尾部。
四、运弓
运弓是展现豫剧中板胡演奏艺术的重要手段。运弓技法对于奏出优美的音色、纯净的音质,表现乐曲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弓法吉喆先生认为:“如果说美术师的画笔神奇绝妙的话,那么,弓弦乐器演奏的弓法更是一支丰富多彩的‘画笔’,它以其丰富而多变的弓法技艺,点缀着音乐领域的诗情画意。”因此,运弓技法在板胡演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运弓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取得最佳的豫剧演奏艺术效果的关键。首先,在运弓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的紧张都会导致动作的不协调,因此左右运动需要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且状态自然松弛,并依附人体生理肌能运动中的自然规律;然后,弓与弦之间合适的摩擦角度能使琴弦产生规律地振动,并通过良好的发音共振使板胡演奏出与豫剧表演相宜的音色。最后,运弓速度与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决定音色的好坏。压力大于弓速则声音发死;压力小于弓速则声音虚而不实。因此在板胡演奏中运弓速度与压力之间在变化中保持平衡,一般在慢速时减小压力,在快速时增大压力,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共鸣。在豫剧板胡演奏过程中,弓段与弓位伴随戏剧音乐的需要,进行不同变化应用:如戏曲演奏需要在开始做重音点,此时运弓多始于伴随手腕爆发力的弓根或弓尖;在表现歌唱性旋律时,运弓的弓段多使用全弓或半弓以表现大旋律线条;而在快速运弓的部分,弓位多选择中弓或中弓偏左,这样便于在快速运弓时保持松弛的力度传导,更好的控制弓速与弓段的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豫剧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板胡的演奏技巧源于豫剧音乐,又为豫剧音乐增添了光彩,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巧。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板胡演奏技巧,不断提高板胡基本演奏技术的层次,为创作出符合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豫剧作品及板胡音乐作品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