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访天桥

2020-12-08

壹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沙江栏杆桥面

庚子初秋,几个爱文艺的朋友相邀,说在金安金沙江大桥通车前去踏访一次。因为年底全线贯通后,就不可能在桥上行走了。在微信里约好第二天集合的时间地点,然后按平常作息时间入睡了,可睡到半夜,莫名其妙醒来。我对自己说:激动啥呢!作为媒体人,见证丽江第一次的活动还少吗?可虽然这么安慰自己,却再也睡不着,江、桥、路、人的记忆,翻江倒海地呈现,在眼前一幕幕放起了“电影”。

江桥记忆

第二天,我开车载了同伴,沿丽永公路向金沙江驶去。大家一边走,一边议论,我的思绪的闸门也打开了。

长江全长6千多公里,而在丽江市内就有660公里,占到了全长的十分之一。江流环绕,大山阻隔,造就了奇丽的风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却也阻隔了人们的交往,商品流通很艰难。过去往来,主要是船渡,直到近代,才有桥梁。江东三县与丽江之间,历史上建过三座桥:梓里金龙桥、树底铁索桥和金安大桥。

金龙桥是一座铁链桥,始建于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由云南提督、鹤庆籍人蒋宗汉捐资修建,是长江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仅供人马通行。

此桥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据说蒋宗汉年轻时与江对岸的姑娘自由恋爱,但女方家长嫌蒋穷,坚决反对,蒋宗汉只好带了姑娘私奔。逃到渡口,时逢下午江浪较大,船工以渡男不渡女,渡女不渡男为由,拒绝两人同时过江。眼看姑娘家人即将追到,蒋宗汉被迫咬牙只身一人渡船过江。眼看心爱的姑娘被家人带回,蒋宗汉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他指天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发迹了,一定要捐资修桥,让这个渡口彻底荒废!蒋宗汉就此从戎,因作战有勇有谋,升迁很快,多年后做了云南提督。他果然捐出银两,建了此桥,践行诺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川蜀方向以及从江东三县如果经由公路到丽江,必经大理。从永胜到丽江,客车要开两天,在大理须过一夜。耗时既长,车费也贵。1980年前后,班车票11.5 元,相当于我父亲工资的三分之一。所以,金龙桥在八十年代以前,仍然承担着轻型货物和人马过江的重任。2004年,我与云南台的摄制组一道,从永胜金官沿着当年的古道徒步走到丽江,边走边摄,用了四天时间。用心了解了金龙桥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1936年,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曾试图经过此桥北上,但遭到封锁,如果强攻势必造成重大伤亡,红二方面军遂改道从石鼓等六个渡口乘船过江。由此可见那时候两岸的往来有多难!

金龙桥主体结构由手工锻制的大铁链悬系两岸而成,铁链共有十八根,其中十六根在底部承重,上面固定木板成为桥面。其余两根为两侧护栏。桥面有效宽度三米多,仅容负重的骡马单向通行。2006年,金龙桥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江大桥已经可以通行了,是吧?”同车的戚老师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说,桥是已经建好了,但要等全线通车,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是要赶在通车之前到桥上去走走看看,用我们的身体去实际感受一下。说到在桥上走,我的思绪立刻回到了1981年,当时我第一次经过江东至丽江金沙江段的第一座公路桥——树底金沙江铁索桥。当时桥上有民兵把守,往来的车,除了驾驶员,其他人都必须下车步行通过。

树底铁索桥建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但因为是简易公路,路况太险,限货车运输。树底铁索桥由钢索在两岸纤拉着,桥面用木头铺成,人走在上面感觉摇晃得很厉害。桥面不宽,刚容一个货车的宽度,载重量也有限,超重车辆必须卸货减重后才能通过。自从那次经过此桥此路回老家,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

90年代后期,丽江到宁蒗的公路修通,也经由此桥通行,直到新世纪初,泸沽湖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丽宁公路扩建为二级路,才在老桥上游新筑了一座水泥大桥。可惜后来因为金安桥电站库区要淹没到铁索桥,而有关部门考虑到江面要作为水上交通之用,就把铁索桥给拆掉了。

天上下着毛毛雨,公路有些湿滑,我小心地把着方向盘行驶。丽永公路是1982年通车的,对我而言,或是回老家,或是下乡采访,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

这条路经过的桥是这一路段跨越金沙江的第二座公路桥,叫金安大桥,属于三级公路标准的钢筋水泥大桥,位于金龙桥与树底桥之间。这座桥已经运行了近40年,一直承担着川渝地区以及永胜、华坪通往丽江的通行任务。但这条路的情况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修建高速公路的呼声早在十多年前就日益高涨。

不觉车已到了金安坡中段,金沙江特大桥的身影已经隐约可见!

桥上遐思

见到大桥远景的一刹那,同伴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放眼望去,脚下是雄伟的金沙江大峡谷,雨后的山体翠绿,云雾飘渺,金沙江特大桥像一个英勇的将军,着一袭红袍,双手叉腰站立在两岸,异常醒目。

在中建集团项目部朋友的引领下,我们开着车先从大桥上驶过。仅仅一分二十秒就驶过了正桥。换作老路,彼此间的路程是几十公里啊!

把车停了,我们重又步行上桥。这是一个高悬空中的巨型人工建筑。塔架像一个巨大的方天画戟,直刺云天。两根巨大的缆绳,从大山深处钻出来,像两条不离不弃的巨龙,向着天空升腾,过了塔架,迅速向前飞掠而去,到了江心上空又逐步抬升,最后猛然扎到对岸的山里去了。

我慢慢走着,脚下是铺完不久的柏油路面,被上午的雨水冲刷过,黑得发亮,了无尘埃。路中的钢构隔离墩和两侧的钢构栏杆,刷了大红色的油漆,像一个刚刚换上嫁妆的新娘,透着几分羞涩又矜持的光泽。桥面很宽,感觉比普通高速路双向四车道要宽多了。桥身很坚固,行走在桥上,与行走在大地上没有任何的不同。我走到桥边缘去看脚下的江水,江桥位于金安电站的库区,距大坝平面距离约两公里,江水失去了奔腾的模样。没有参照物,因此向下看也就不会产生丝毫的恐惧感和不适感,我反而只能用理性来揣度我与江面之间三百多米的高度。

四野万籁寂静,只有山风拂面。我想,风神在峡谷里自由吹荡了千万年,从来没有受到过约束,但从此后,风神每次来到这里,不得不被这个天外来客破空拦住,风神一定感到惊讶和不适吧。

抚摸栏杆,栏杆冰凉,似乎在提醒我它的不可轻易改变的品质和意志。这些构件,用一指厚的钢板铆成,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心。我敲击、拍打栏杆,试图敲出一点动听的声响来,但是徒劳,我的手如同拍到一座大山。想起古人高兴时喜欢使劲拍栏杆,还好那是旧时的木板,如果换作眼前的栏杆,非要把手弄残不可!

我想现场吟一首诗,但自感词穷。我觉得,把那些最顶格的词汇用在这里,都不足以形容这座桥的壮观和威武。桥的两头紧连着隧洞,丽江一侧的隧洞一过完,就是著名的十二栏杆坡了。在永胜老一辈经历过马帮年代的人的口里,“十二栏杆坡”是一个在闲聊中时不经意就会蹦出来的词。在他们的语境中,“十二栏杆坡”不止是古道中的一段艰险路程,也借指人生的重要经历。有人在表达自己吃过苦、能吃苦的时候常说:“老子十二栏杆坡都爬过,这点困难算什么?”也有一点“不到长城非好汉”中“长城”的意思,十二栏杆坡就是旧时人们心目中的“长城”了。如今,十二栏杆坡成了一个隧洞名称,被永远定格在了大地的词典之中。

为了今天的采风,女性诗友们特意换上了旗袍、高跟鞋,她们要把自己最精致的模样与桥的雄姿融合在一起!在摄影师的镜头面前,她们忘却平日里的羞怯,不断变换着姿势拍照。雄伟的大桥主塔做背景,硬直的栏杆和桥面做道具,刚性的线条与柔美的身姿结合,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构图效果。

心桥咏叹

中午,项目部留我们一行在公司用午餐,之后又在会议室里给大家放映了大桥的电视专题片。从片中得知,这座大桥的结构方式属于悬索桥,主跨1386米,是目前世界上高山峻岭中同类桥中跨度最大的,中间没有任何支撑,全是凌空吊起来的。

大桥主塔是门式框架塔,封顶的东岸索塔高度228米(含塔冠6米),相当于76层楼的高度。大桥桥面距金沙江江面垂直高度335米,塔顶距金沙江江面垂直高度479米,是名副其实的“天桥”。

大桥主缆采用338根通长索股,每根长度2046米,而每根索股又由127根高强镀锌钢丝组成,合计42926根钢丝的总长度达到87826596米,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这两根“钢丝绳”每根直径是86 厘米,其自身重量超过1.5万吨!

全桥有三千根杆件,连接杆件的螺栓共有40多万个。杆件拼装成10.3米高、21.6米长的钢桁梁节段,上面还要加上16毫米厚的桥面板。逐个节段吊到300多米的高空,一个一个连接起来。全桥共有127个节段,钢桁梁及桥面板共计2.94万吨!怪不得我完全没有走在桥上的感觉,原来是这么巨大的体量纹丝不动地吊在空中,如此说来,我只相当于是一块大石板上的一只小蚂蚁!

项目部负责人告诉我,建这座大桥,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环境,所以这座大桥又被业内称为“三高”大桥:高海拔地区、高地震烈度带、相对高差大,这些才是施工技术的拦路虎!而最终能完成大桥的建设,除了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材料。是我国材料技术的巨大进步,给这样高难度的大桥建设带来了可能。

但看了这些影像和数字,想不打心底里佩服都不行。

我们刚到工地的时候,项目部的几个负责人来与我们见面,其中一位介绍时说是公司的经理,叫王坤,他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我们初以为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这里的总负责人,交谈中得知他今年才36岁。我们一行都感到惊奇,禁不住赞叹:如此年轻,就成为这么一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真了不起!而且他从工程一开始就来到这里,已经在这里坚守了一千多个日子,真不容易啊!

在我们看来如此了不起的工程,在他的口里却总是轻描淡写。他说,他们从参加工作一开始就是这么干的,从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他是江南人,他们过去的工程大多都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和桥梁很容易。来到这里后,才发现这边的交通出行真的是太艰难了。他说,每年雨季在这些路上开车经过时,没有一次不会看到交通事故,所以,他认为在这些公路上开车的人,都是拿命在开啊!因此,他们公司跑外勤的司机,每个月的工资都要比其他司机略高,就是因为这条路风险很大,开车很累。几年来,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尽快把桥建好,让这里的群众走上安全快捷的道路。

看来,这确实是一座“连心桥”,是万众期待的民心之桥,是全体建设者的用心之桥。

猜你喜欢

金沙江栏杆桥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面板温度效应研究
我是金沙江
金沙江大酒店装修项目机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
浅谈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缝的做法
奇怪的桥
金沙江之恋
桥面与桥墩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