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所提出基于可拉伸柔性结构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
2020-12-08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一种基于可拉伸柔性结构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其中汽车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安装于车辆顶部;供电装置为一张集成可拉伸线圈的充电布,安装于车库顶部机械控制设备上。车辆停放于车位后,车库顶部的机械控制设备可自动调整,利用充电布的整体可拉伸性,使得充电布完全贴合于车辆顶部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供电装置与接收装置的距离几乎为零,提高了充电效率。该方案具有车辆通用性强、充电效率高等特点,为未来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开辟了新途径。(中科院网站)
我国科学家仿贝壳研制出“超强韧”绿色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贝壳启发,利用纳米黏土片和细菌纤维素两种天然组分,成功构筑了“砖–纤维”的仿贝壳层状结构,并采用气溶胶辅助的生物合成法,研制出一种高性能复合薄膜材料。实验显示,这种新型薄膜材料的强度达到482MPa,是目前常用商用塑料薄膜的6倍以上。该新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被折叠成各种形状,再展开后没有明显损伤;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在人眼可见光范围内实现超过73%的高透明度和超过80%的高光学雾度。该材料埋进土壤中约2个月即可无污染降解,有望成为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中国科大网站)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个集成化量子频率转换芯片
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出国际首个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该芯片由34通道波导及34通道的光纤阵列进行双端耦合封装而成,芯片设计用于1550nm波段单光子信号和1950nm波段泵浦光进行非线性和频。实验表明,各通道的1550nm信号光平均转化效率为60%,可媲美商用单通道PPLN波导芯片。同时,研究团队利用该芯片研制了阵列式上转换单光子探测器,达到了各通道平均探测效率23.2%、平均暗计数557cps,以及相邻通道间隔离度大于71dB的指标。该阵列式探测器在高速量子密钥分发、深空激光通信、单光子成像及激光雷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科技日报》)
国家电投发布三代核电自主化成果“国和一号”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成果“国和一号”,其中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实现了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该核电机组的设计寿命达60年,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相比二代核电机组降低100倍,其中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超过22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超过900万吨。“国和一号”从2008年启动研发,历时12年科研攻关,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链供应体系,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的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推动了我国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国家电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