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20-12-07蔡裕清
蔡裕清
【摘要】德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德育为先,而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因此,教师要探究合适学生的德育方法,促进小学生对德育的接受和内化。本文主要探究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德育;方法;因材施教
引言: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者,代表着祖国下一代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注意方法的运用,坚持正面积极的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说服教育法
在教学活动中,说服教育法是最常用的德育方法,一般是教师通过言语劝说,比如讲道理、讲故事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讲道理,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的方法。说服教育的形式较多,不需要借助其他教具,但需要教师应用语言技巧,防止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时机针对学生不同的心态性格以及其遭遇和可接受性来调整对语言的运用——有的学生情绪表现强烈,脾气暴躁,但是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在对以上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把控好语言的度,不要过于强势,以免激起其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其自制力,避免其重蹈覆辙;有的学生情感丰富、活泼好动却缺乏耐心和稳定性,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当扬长避短,培养其耐心和专注性;有类学生安静沉稳,但考虑事情周到细致,对于这类学生,教师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让其思考,培养活泼性,多多鼓励;对于自卑敏感、优柔寡断、多愁善感而又抑郁孤僻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小心对待,这类学生心思细腻,敏感多疑,往往受不起批评,教师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培养其自信。
2、榜样示范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希望自己被表扬、被肯定,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喜欢模仿自己的偶像以获得表扬或者成为自己幻想的优秀的存在。榜样示范法就是树立一个有优秀行为的榜样号召小学生模仿学习,从而达到品德培养的目标。在榜样示范法里,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的修养,小学生对教师大都有敬仰模仿之心,他们总是有意或是无意地把教师的日常行为作为自己的标准,因此,教师应当严格约束自己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使学生在日让学习中接受来自教师高尚品德的熏陶。其次,教师也可以挑选符合时代价值观的榜样,激起或引发学生对榜样的仰慕,给学生发展以指导性,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向目标学习奋进,发展成更优秀的自己。
3、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重在教师利用现有条件创造特定环境给学生以心理熏陶,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的教具也逐渐丰富起来,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得心应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符合是代价最高的、小学生可以接受理解的视频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另外,有不少学校提倡:"让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即在校内每一面墙上张贴名人画像与语录,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名人故事,领悟名人精神;不仅如此,艺术熏陶也是情感陶冶的一种,可以借助美术、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来达到情感熏陶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校园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一般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和能力。但是学生在心理和认知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分配实践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投入社会实践,认真锻炼,在劳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实际锻炼中,教师也要格外注意严要求和关爱学生相结合,严要求指的是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给学生制定严格又符合小学生身心特征的要求和必须严格执行的安全要求,关爱学生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指导活动的同时,也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应用途径
1、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课堂
课堂教育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上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并传授给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中,要注重对德育的渗透,让德育充斥于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
2、校会、班会、晨会和时事政策的学习
小学教育中学校会经常组织校会、班会等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集体性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集体班会中进行集体教育,私下里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态度要诚恳,切实关注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3、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够直接有效地讓学生运用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时,不能一味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加强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遇辉.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2021(43):231.
[2]王英.新时期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探讨[J].名师在线,2021(10):58-59.
[3]陈燕. 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究[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