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热词“燃”的多角度考察

2020-12-07陈卓

关键词:形容词

陈卓

摘要:“燃”是近年来倍受欢迎的网络热词,它突破旧有词性和词义,在网络语境下,发展出新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考察“燃”的新用法,归纳“燃”的新义,探究其词性,分析其流行原因,以期对“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词典编撰有所补益。

关键词:“燃”;新用法;新义;形容词;流行原因

2017年以来,“燃”悄然走红,活跃于微博、网络游戏、综艺节目、娱乐话题、报纸等各类平台,同时一种呈现年轻人阳光、力量、热血的新兴亚文化——“燃文化”开始兴起,进一步促使了“燃”新义新用的传播和使用,从而“燃”的生命力不断强大。

一、“燃”的新用法

“燃”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动词,如“自燃”“燃料”“篝火燃起来”,再如“燃灯”“燃香”“燃起火把”等,近几年“燃”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用法,如“程度副词+燃”“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燃”“燃+补语”“燃+名词”“燃到我了”“被燃到了”以及用于并列结构中或独用等等。

(一)程度副词+燃

根据人民网的搜索结果来看,“程度副词+燃”早在2011年就已开始使用,如:

(1)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超燃的美版《魔界战记4》。(人民网2011-8-12)

近年来这一用法使用更加频繁,能进入“程度副词+燃”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有传统的“很”“太”“最”等,也有新兴的“超”“巨”“暴”等,如:

(2)作为国产电影少有的登山题材,《攀登者》在故事方面很有优势,不仅具有很强的神秘感,同时也具有很燃的爱国情怀。(广州日报2019-10-6)

(3)看到中国战队获胜的那一刻,网友们激动地表示:终极一战太燃了!(钱江晚报2019-5-6)

(4)2019最燃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首度曝光主角哪吒部分设定手稿及视频,向观众呈现“黑眼圈”哪吒背后不为人知的“诞生”故事。(北青网2019-8-2)

(5)《我在·城安》,巡特警支队李源用一段3分钟的超燃视频,展现出镇江公安大庆安保的忠诚与担当。(人民网2019-11-19)

(6)蔡徐坤首次挑战四首连唱,气息超稳,台风巨燃,赶快点开视频听到畅快吧。(微博2019-12-16)

(7)甘肃政法2019年度好照片暴燃来袭。(微博2020-1-2)

这些程度副词的程度量大都是“中量”及以上,以此凸显其“高量”的程度义,使其蕴含的情感更加强烈。从程度量级差异来看,由小到大基本可以这样排列:很燃<太燃<最燃<超燃<巨燃<暴燃,前三个似更偏重于静态程度量,后三个更偏重动态程度量。这几个词中2017年以前用得较多的是“很燃”,之后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超燃”,语感上更具张力。

(二)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燃

“这么”“那么”代副词,表示程度义,多为高量。“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燃”是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表示对某事物的肯定和夸赞,突出“燃”到达的程度很深或很高。

(8)正是由于众主演们如此地拼,才有这一部这么燃的《红海行动》。(人民网2018-2-28)

(9)林诣彬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第三部到第六部的导演,难匿太空飙车和异星大战的戏份那么燃。(京华时报2016-9-6)

不論是电影《红海行动》给人的感觉,还是太空飙车、异星大战给人的视觉冲击,都足以让人沸腾激动,内心如同被燃烧,“这么”“那么”无疑使这种感觉的程度加深了。

(三)燃+补语

“燃+补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趋向补语和程度补语。“燃”加补语的用法不具有普适性,它只能和个别词语组合成述补结构。

1.燃+趋向补语,如“燃起来”,例:

(10)看完《战狼2》,我整个人都燃起来了!(搜狐网2017-11-15)

(11)唱响新时代,我用5G表白祖国,让我们一起燃起来。(微博2019-9-20)

句中的“燃起来”不是指某个物体燃烧起来了,而是指某种情感高涨起来或充满热情地行动起来,表达的是某种状态或某种气氛。

2.燃+程度补语,如“燃得很”“燃死了”“燃+到+X”等,例:

(12)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得很。(微博2019-8-12)。

(13)《香蜜》仙魔大战这段燃死了,看得我热血沸腾。(微博2019-12-18)

(14)微博用户纷纷自发参与讨论,被导演脑洞大开的想象力、燃到爆的打斗场面所折服。(中国青年网2018-12-27)

(15)《极速青春》95%的特技场面都是实景拍摄,剧里的飙车场面不仅是电影级的,而且是大片级的。从目前曝光的片段来看,赛道漂移、弯道超车、飞车爆破等画面都燃到炸。(羊城晚报2018-10-12)

(16)燃!爆!了!看1分钟燃到起鸡皮疙瘩,每次看都热血沸腾,比看任何一个大片都过瘾!为中国军人点赞!(新文化报2017-10-23)

这种用法既加深了“燃”的程度,也对描述对象进行了夸赞和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燃+到+X”结构,若“到”后的x为单音节词,“到”往往可以省略,典型的就是当下人们常用的“燃炸”“燃爆”,如“燃爆了!”“燃炸的剧情!”“燃爆全城!”,“燃炸”“燃爆”已逐渐词汇化,中间不能再插入其他成分,在言语交际中能够独立运用,或单独成句,或单独做句法成分,如:

(17)燃炸!内蒙古大学军训汇演花式表白祖国。(微博2019-9-5)

(18)燃爆!这就是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人民网2019-4-151

(19)曹芳主动挑战王少杰,NCAA对战CUBA气氛燃炸。(中国新闻网2019-8-31)

(20)因为全程燃炸的巨兽激战场面而被观众大赞“过瘾”。(新快报2019-5-26)

(21)这次跨年盛典活动用动感明快节奏的歌曲舞蹈类节目串联,展示炫酷青春的风采和喜迎2020到来的热情,用观众最喜爱的表达方式,激情唱响,燃爆青春舞台。(人民网2019-12-31)

(22)国庆期间,长沙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报道刷屏网络,点击量达3.7亿,燃爆了市民爱国热情。(长沙晚报2019-11-29)

(四)燃+名词

“燃+名词”中,“燃”往往作动词,“点燃”义;其后的名词往往作宾语,多为具体可燃物,如“燃灯”“燃火把”等。近年来“燃+名词”用法有所变化,如:

(23)燃泪致敬!英雄的人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新华社微信公众号2017-8-4)

(24)不少漫迷表示“明明是首燃歌,却感受到了来自灵魂的萌”。(人民网2016-3-11)

例中的“燃泪”“燃歌”不是动宾结构,而是定中结构。“燃泪”不是表示“燃烧眼泪”,而是用“燃”修饰“眼泪”,表示充满热血、感动和敬意的眼泪;“燃歌”是用“燃”修饰“歌曲”,表示听起来就觉得热血沸腾的歌。再如“燃曲”“燃报道”“燃标题”等等,都是“燃”做定语修饰名词,表示“燃”出的热度、温度和高度等等层级量。

(五)“燃到我了”和“被燃到了”

这种结构多指某事物或现象触动了人的内心,从而使人产生了热血沸腾的感觉,就像被燃烧了一样,如:

(25)9.9分的国漫,彻底燃到我了。(微博2018-7-20)

(26)韩寒导演用喜剧包裹了一场热血人生,爆笑之后,我又被燃到了。(中央光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2-1)

“燃到我了”“被燃到了”往往表达一种主观感受,句式精炼,意蕴丰富。

(六)并列结构

用“x燃Xa”或“Xa x燃”构成的并列结构,如“又燃又炸”“又燃又虐”“又酷又燃”“更燃更铁血”“最酷最燃”等,是从不同角度来归纳事物的特征,具有强调的意味。其中x可以是关联副词,也可以是程度副词,再如:

(27)她身穿红衣披着长发骑马射箭、飞檐走壁还有后空翻舞剑战斗等场面,配上激昂的音乐,又燃又好看。(信息时报2019-7-9)

(28)这个夏天,近百家前沿黑科技企业和数不清的智能黑科技集结第二季,将更燃、更炫、更震撼。(钱江晚报2018-7-17)

肯定与否定并列构成的“燃不燃”,表示选择关系,如:

(29)再看一遍蔡徐坤、杜海涛演绎的不一样的《YOUNG》,就问你们燃不燃。(微博2019-9-15)

句中的“燃不燃”相当于“给不给力”、“精不精彩”,但肯定之意已相当明显。

(七)独用

“燃”可单独使用,大多用于新闻标题,如:

(30)燃!燃!我们的时代!不将就的文化!(搜狐网2017-8-18)

(31)燃!中国女博士首破自由潜水世界纪录(凤凰网视频2019-6-13)

这些“燃”在新闻标题中构成独词句,表示强烈的感叹,预指内容积极向上、让人激动,更容易吸引读者,吸引眼球,引发共鸣。

二、“燃”的新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燃”有兩个义项:1.燃烧;2引火点着。而作为网络热词的“燃”表示的意义与上述不同,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32)1300多人齐声,“一心向党”唱得很燃。(钱江晚报2017-6-30)

(33)预告片全程激燃到爆,连配乐也气势十足,动感旋律恰似斗兽场中的战歌,从头到尾保持紧张气氛,让怪兽之王的归属又添一份悬念!(新华网2019-5-23)

(34)该剧放出“惊天迷局”版预告片和“破冰出击”版海报,观众看后纷纷表示“太燃了”,众主演展现出很强的表演能力,提升了大家的期待值。(广州日报2019-2-3)

(35)这是最燃的舞台,最棒的表演,音乐不要停,请继续沸腾我的热血!(微博2018-4-17)

例(32)中的“燃”表示1300多人齐唱“一心向党”,场面震撼、热烈,使人情绪高涨、激动兴奋。例(33)中的“燃”表示惊险刺激的感受。例(34)中的“燃”表示对影片内容和演员演技的极力赞叹。例(35)中的“燃”表达出对火爆场面、热烈气氛的肯定。

不难看出,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推动,“燃”的范围延伸更广,不仅激动、感动要“燃”,惊喜、惊险能“燃”,垂泪、飙泪也会“燃”,由内心某种情感的高涨、热烈联系到使人内心产生这种感情的对象(场面、表演、言论、行为等);“燃”的内涵也更加丰富,除原有意义外还可以表示情绪高涨,热血沸腾,场面震撼,气氛热烈等,令人产生类似于燃烧的感觉,因此建议词典增加“燃”的新义项,即“表示(情绪、场面、气氛等)热烈、火爆”。这一意义多用于对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人物、影片、事件、表演等的评价,浓缩了多种情绪或感受,有言不尽意之感。

三、“燃”的词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燃”义为“燃烧;引火点着”,词性标注为动词,主要作谓语,如:

(36)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郭沫若《女神·炉中煤》)

(37)他燃着了一枝烟卷,架起了腿,等待着君实的高论。(茅盾《创造》二)

但通过上文对“燃”新义、新用法的分析,我们发现“燃”还具有形容词用法,能在句中作定语、谓语和补语,起修饰、描写或补充等作用,如:

(38)本场演唱会融合了经典老歌及热门新曲,大量燃曲首度亮相万人舞台。(环球网2017-8-1)

(39)在2017年国际禁毒月到来之际,一部热血燃剧向毒品犯罪集团正面宣战。(环球网2017-5-8)

(40)4大看点带你透析超燃的建军90周年阅兵。(中国军网2017-7-31)

例(38)与例(39),“燃曲”“燃剧”在句中做主语,其中“燃”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曲”“剧”);例(40)中“超燃”(状中短语)在句中作定语,修饰“阅兵”。

(41)统战系统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正青春,一起燃!(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2019-4-30)

(42)楚漠然不愧是有勇有谋的实力战将,山庄救人这段打戏太燃了!(大众网2017-1-17)

(43)没想到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也这么燃,听完也想立刻出发。(中央光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1-10)

(44)中国女排打出了勇气和自信,燃爆了中国,惊艳了世界。(人民网2019-9-28)

例(41)一例(43)中,“燃”作谓语,可以受“一起”“太”“这么”等状语修饰;例(45)中,“燃爆”(中补短语)作谓语。

(45)电影拍得很燃很激情,还原历史情节的同时也不会令人感到枯燥,非常适合年轻人看。(新快报2019-7-26)

(46)去年夏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微微一笑很倾城》电影宣传片,里面的宣传语写着无游戏不青春,我就觉得特别燃,就有一种想玩游戏的冲动。(南宁晚报2017-7-18)

例(45)(46)中,“很燃”“特别燃”(状中短语)做补语,补充说明电影“拍得”怎么样,我“觉得”宣传语怎么样。“燃”单独做补语的少见。

(47)在剛刚播出的第四期节目中,王大陆“脏辫”造型超燃回归。(国际在线2017-4-24)

(48)上周五,由爱奇艺原创的《中国新说唱》2019年第八期联盟Battle战燃炸来袭。(北青网2019-8-6)

例(47)(48)中,“超燃回归”“燃炸来袭”在句中作谓语。“超燃”与“回归”、“燃炸”与“来袭”,可以分别构成状中短语,“燃炸”“超燃”作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袭”、“回归”;也可构成连谓短语,“超燃”“燃炸”作前一动词谓语,表示先“燃”后“回归”、先“燃”后“袭”。“超燃”“燃炸”本身是状中短语和中补短语,“燃”单独作状语的少见。

由上可见,“燃”能充当定语、谓语、补语等,绝大多数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由此我们认为“燃”的新义已具有形容词的用法。

动词“燃”一般用于具体事物,如“大火燃起”“燃放鞭炮”,而形容词“燃”多用于对内心情感、情绪的真切表达,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产生的。“燃”的动词义会让人联想到“燃烧的状态”,进而表达某种兴奋、高涨的状态,产生激情澎湃、气氛热烈、热血沸腾等等含义。用一个“燃”表示如此丰富且难以表达的内涵,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但同时在使用中我们就应注意区分“燃”的动词性用法和形容词性用法,防止误用滥用。目前词典尚未收入“燃”的形容词用法,究其原因,大概是“燃”的新用法是以网络热词的身份出现并使用的,使用周期、频率以及生命力尚待进一步确定,因而谨慎收入是正确的。

四、“燃”流行的原因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反映着社会,“燃”的流行也包含语言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

(一)语言层面

“燃”的新用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表达能力强,能将内心的激动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此外“燃”的新用法所具有的感情色彩是褒义的,是正面向上的,是充满正能量的,代表了当下年轻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满足了年轻人对强烈主观感受表达的需要。当下许多舞台表演、影片、社会事件等使观众看后发出“xx好燃!太燃了!燃爆了!燃炸全场”这样的感叹,他们内心激动、亢奋、热血沸腾的感受是源于对表演、行为、现象等的肯定、夸赞,并全然赋予“燃”字之上,如:

(49)燃!香港狮子山顶挂上了巨幅国旗。(人民日报2019_9-22)

(50)刘宪华与年轻有才华的说唱歌手肖恩的神仙组合让人十分惊艳,两人共同演奏大华新歌,完成舞台首秀,说唱、高音、电子琴等音乐元素的绝妙搭配燃爆全场。(北青网2019-8-26)

以上两个例句,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出“燃”所表达出的强烈感情。例(49)用“燃”凸显了标题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张力。例(50)则是以“燃爆”这样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优秀的表演者加上绝妙的音乐元素而带来的精彩表演,让观众享受了视听盛宴,从而激动不已、热血澎湃。

“燃”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不仅能满足表达需要,而且能起到点明和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新闻标题当中,简洁新颖的表达易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而“燃”强有力的表达效果正好满足需要。

(二)社会层面

1.网络媒体的宣传和推广

“燃”以表示情感火热炽烈走红,最初在广大年轻网民中活跃,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逐渐流入现实生活语系中,再加上2017年“燃文化”的提出,更是让“燃”大火了一把。比如,由“燃文化”渗透于主流报道的语言体系中而产生的特殊报道类型——“燃报道”,该报道以其新兴特色化的报道形式受到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这也向广大受众传递了“燃”的新用法和新含义。之后一些运营商将“燃文化”纳入营销策略,比如苏宁易购的"818发烧购物节”,以“每个人都是易燃者”为主题打出了一系列元气满满的宣传广告,在报纸、地铁站等地方打出醒目的标语,解读各种人生易燃时刻。此外,各大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等更是“燃文化”的长期代言者,它们的产品设计和广告内容往往带有血性、直白、果敢等含义,因此对广大青年消费者来说这些成了有力的鼓动和号召。

此外,近年来《中国新说唱》《这就是街舞》等劲歌热舞类的综艺节目的热播,节目以“燃”作为主题贯穿始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观众的用词倾向。正因为网络媒体赋予了“燃”充满正能量的新义,以及广大媒体和运营商的大力使用和宣传,从而使“燃”的新义、新用法被广大人民认同并使用。

2.符合主流文化

一段时期以来,“丧文化”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趋势,青年群体当中流行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如“废柴”“葛优躺”“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咸鱼总有翻身的一天,但翻身之后是咸鱼”等,这样的文化氛围和主流文化所提倡的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背道而驰,因此代表生机、热血、奋斗、追梦等正能量的文化必然会重

3.追新求异的心理推动

“燃”的流行还来自于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词义的演变和新用法的产生不仅是因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语言使用者也对词义的演变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追新求异,往往换用一种新鲜的说法,正如谢亚军、彭威所说:“如同我们对食物的味道会感到腻味一样,我们对语言的形式也会感到腻味,求新、求异的认知心理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旧的意义”。如用“好燃!”“燃爆,炸了!”来代替之前的“太精彩了”“超好看”等。

综上,“燃”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了新义和新用法,并得以流行,既符合社会主流文化,又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网络交际平台对语言创新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形容词
形容词用法详析
形容词的语法知识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Season季节形容词
形容词
同源异义形容词辨析
形容词简述
形容词、副词专练
巧记英语形容词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