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事件的特性分析
2020-12-07向春燕
向春燕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通过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作为“原材料”,具有使儿童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编写意图。因此,对教材的生活事件特性的理解与把握,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教学中的生活事件的特性进行了总结性归纳,以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生活事件多重性,真正发挥出生活事件在教学中“利学易教”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特性;生活事件;道德;价值
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学生只有过着有道德的生活,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小学德育教材编写要点是使用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作为“原材料”,为儿童建构生活、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因此,对教材中的生活事件深入挖掘,准确无误地把握教材中生活事件的特性,对于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显得尤其重要。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道德教学中生活事件的特性。
一、生活事件教育性
小学德育中引入教学中的生活事件,必然是负载着引入学习情境、导入德育活动、认知生活意义、养成文明素养的育人功能。通过生活事件引入,使儿童能够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从而使教学中的生活事件发挥出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与普遍适用性。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引入的“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生活”事件,父母从早到晚总在忙碌着生活的事件的引入,这不单单是一个生活事件叙述,而是为了教育学生为父母分担责任而设计好的“伏笔”。明确把握好生活事件的教育性,就能赋予生活情境以教书育人功能,使国家与社会对儿童道德要求以隐性的生活事件渗透在生活事件当中,真正使儿童在生活本身深层次底蕴中获得道德教育。因此,教材中的生活事件是一个隐匿道德教育要求的“表面”,在生活事件的底层隐藏着教育意图。教学过程中就是生活事件中渗透道德教育,使教学中的事件发挥出教育性功能。
二、生活事件区域性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营造出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探索学习,强调对生活事件的区域性设计。在具体的每一个生活事件中,必然会对其发生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定位。也只有对生活事件的区域性进行清晰的定位,才能使生活事件教育价值导向显现出来。教材中的生活事件的区域性总体上分布在学校、家庭、國家、社区等区域上。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与班级共成长》,就必然定位好这个生活事件是发生在学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主题是班级生活,只有理解好了生活事件中的班级的区域定位,学生才能置身于班级的情境熏陶下收到与班级共成长的参与成果。
别认为教学中生活事件的区域性特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学生遇到一些国家领域、社区领域的大概念时,往往会对事件区域产生混乱,从而产生难以设身处地体验生活的困境。强调生活事件的区域性,就是让生活事件能以地域情境激发起学生生活经验,从而建构起完整的生活,为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
三、生活事件角色性
以生活的逻辑建构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需要考虑学生多重的生活角色。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以家庭成员、学校中的学生、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文化与历史的建构者等角色出现。以利于教材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生活的多重性,使教学真正回归儿童生活。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里面,学生的角色定位显得很重要。例如,四年级下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单元教学,其编写意图是“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单元教学,学生在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时,就要完成一个小小环境调查员的角色,留意本地区身边的生态环境情况。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时,就要扮演好一个环境保护实践者的角色,实践保护环境的实质性工作。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时,就要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扮演好绿色生活环保员的角色。
学生能否认知到位,情感投入是否丰富,实践道德信念是否坚定,关键一点就在于对道德角色的投入是否到位与准确。教学中,可通过角色实践活动、扮演生活角色、对话生活角色的体验、评价生活角色的行为等活动设计,以挖掘教学中生活事件角色性的育人功能。
四、生活事件结构性
道德教材非常注重生活事件中的既有情感设计,也注重理性与行动层面的安排,使教材凸显出生活中知、情、行等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促成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教材中的生活事件,显现出知、情、行三合一的结构性,以此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例如,四年级下册班徽设计教学,该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在制作班徽的过程中,凝聚班级精神,这是情感层面教学;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认知层面教学;制作班徽的过程,这是一个实践道德品质的层面教学。只有教学中展现出的道德教育过程是一个有情、有理、有行的整体化过程,才能体现班徽设计这个活动事件的教材编写意图。
理解好生活事件中的结构性,就能够更好地领会教材中生活事件层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调动认知功能参与活动、调动情感因素融入到事件中来,并在动手参与的情况下完成道德品质养成教育,以显现出教材明理、循情、导行的深层次教育意图。
五、生活事件过程性
德育教学中的生活事件编排要遵循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养成规律性去布置,这个过程必须围绕学生经验进行有目标地设计。生活事件的先后布局的着眼点就在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利用、加工、丰富和提升。从而使整个生活事件的展开既遵循了内容体系的建构要求,又以学生认知构建的教育规律有序地展开。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8课《网络新世界》,上网事件学生多有经历,整个教学的设计就必然趋势是从互联网生活的经验唤醒开始,然后利用唤醒的互联网生活经验中众多信息中选择出有规则的网络文化与无规则的网络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明白网络游戏的利弊,最后找出避免沉迷游戏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凸显出前后有序的过程设计意图。
生活事件过程性就是把德育教学融入到时间维度进行道德的养成教育,在内容要求与教育规律中协调好教育展开的事件过程性设计,让学生在有序时间序列中发展自己的道德素养,以达成教学的目标时空布局合理性。
六、生活事件成长性
道德教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关键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提高文明素养,着眼点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为了学生过有道德的美好生活,更是通过学生生活本身引导学生发展道德素养,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规范。正确理解生活事件的成长性,就是要对生活中所蕴含的道德“原材料”来促进学生成长,而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正是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学生的成长。例如,四年级下册《与班级共成长》中的“共成长”,就点明了本单元的价值导向是成长。在《为父母分担》教学中,“分担”的事件中,就蕴含着“力所能及地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分担责任”就是指向了责任心的成长。在《让生活多些绿色》中的“多些绿色”就点明了本单元的环保意识成长价值导向。
从学生的生活中生成教育主题,然后再将生成的教育主题去覆盖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要点。在生活事件的表面下,找准教育的成长价值导向,是凸显《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文明素养成长的体现。为此,我们力求做到,基于学生情境的教材是学生成长的“活性因子”,让他们去追求美好生活,进而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