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不厌多,万里眼中明
2020-12-07赵丽莉
赵丽莉
【摘要】对于好课特别是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总是丰富而多样。除却教学目标设置准确、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适当等基本要求外,一堂好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应该是有所取舍、重点突出的课,是既能满足学生的知识追求,又能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课。
【关键词】好课;学生主体;重点突出;情感发展
什么样的课是我心中的好课?我想对于好课特别是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总是丰富而多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教以来上了上千堂课,也学习观摩了几百堂各种类型和级别的课,对于课堂,我是熟悉而有感情的。除却教学目标设置准确、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适当等基本要求外,一堂好课还应该是怎样的?下面谈谈我心中的好课。
一堂好课,首先是教师上完课后心情是愉悦的,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多年的教学经历促使我发现,上课过程中教师如果感到吃力、乏味、推进困难,上完课后如果是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必定不是一堂好课。因为课堂的氛围,与学生的课堂互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等都是在课堂中能够通过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课堂表现如实地传递和反馈给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听课,是相互影响和互为作用的。教师授课的感受,其实也是学生听课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的感受是相通的。授课教师自己内心真正觉得满意的课,必定也是学生满意的课,大抵也是一堂好课。
一、一堂好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教学从来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展示教师的知识水平,而是师生紧密配合,展示学生通过学习在原来基础上提高的水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情和学生如何学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教学的设计如果仅仅关注教材,而忽视了学情,教学内容或过于简单,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或过于难,远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课堂如果只是执行教学设计,那则会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表现,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很难完全预见真实课堂中会出现的所有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在对教材和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但同时也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思考和表现,适时调整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学生知道教学的内容,却又不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每个环节都满怀期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鲜活的课堂。
二、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所取舍、重点突出的课
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高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教学重点要突出。一堂课无须更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不能被细枝末节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而压缩或忽视了教学重点。这一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把教学重点讲深讲透。教师讲深,讲透了,学生才能听得明白,理解深刻,如此,才能吃透知识点,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重点突出的课,往往也是高效的课。如,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由于对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缺少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在一次省级的公开课上,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确立为理解把握祥林嫂的形象和理解造成祥林嫂的社会悲剧根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要就祥林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下,师生逐步深入,认识到由个人到时代、社会的悲剧根源。这堂课就是在教师的取舍下教学重点突出的课,学生能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专注于对祥林嫂悲剧原因的探讨,深刻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读懂了《祝福》。
三、一节好课,既能满足学生知识追求,又能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课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比其他课程承担了更多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要起到陶冶情操、丰富心灵、关怀生命的作用。学习苏轼的诗词,如果仅仅满足于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苏轼的诗词文的特点,却没有对苏轼情感共鸣和理解,那是体味不了他驾一叶扁舟,清风明月下的吟咏,理解不了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率性和从容。恰恰是这样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心灵的丰富有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应试知识与能力之外的情感教育,看似无用,却有大用。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应给与学生知识能力,而且应给予学生情感的照顾,唤醒学生们的生命意识,从课文到生活,从生活到生命。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语文课总有一种无用之用,情感的滋润、生命的敬畏、人文的关怀都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每个教师心中都有自己对一堂好课的期待。每一次的课堂,却也总有遗憾;每一次的课堂,都是全新的挑战;每一次的课堂,慢慢向自己心中的好课又靠近了一步。希望能快乐专注地行走在在教学路上,一路走,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