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趣味课堂的打造策略探析
2020-12-07杨健珍
杨健珍
【摘要】转变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课堂模式是当前课堂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其比较抽象,加上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导致课堂往往是沉闷的。学生想学生物的兴趣不够,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应该如何来上,才能上得有趣味,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课堂;策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制定课程标准其中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期望所有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足够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是新课程标准的第一要务,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要务。受之前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学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与升学不相干的“杂科”,故对生物学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导致生物学被边缘化。在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中,生物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升考科目,其学科地位和重要性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如何突破传统的瓶颈,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来激发学生学生物的欲望显得相当重要。总的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乐学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學中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活动设计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生对活动往往充满兴趣,把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题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教学的重点,按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必须识记的内容。但是这个内容不仅有很强的逻辑顺序,而且记起来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话往往效果不佳,往往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怎么办?我们可以把这个知识体系创设成一个教学活动。为此笔者创设了“猜猜我是谁”的教学活动。
首先,笔者把课前预先准备好的7张彩纸拿出来,然后叫了7个学生上台,让学生在彩纸上依次写上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的字样。接着,让这7个学生回去后结合自己的角色,结合课本知识和自己对相关定义的理解,用简洁的文字进行阐述。写完后,再回到讲台,打乱顺序排在讲台上,台下的学生随机抽一个台上的同学,抽到的就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阐述,然后让台下的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例如,台下学生抽到细胞核的学生,那么他就要站出来阐述:“我就是植物细胞里的领袖,植物细胞里的所有人都要听我指挥,你们说我是哪路神仙啊,哈哈!”幽默诙谐的陈述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说:“是细胞核先生吧”,又是一阵欢笑。这样的课堂效果真的是比任何时候都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效率又高。
二、采用探究学习,让学生想学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把探究学习当做生物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来看。探究学习能够突破传统学习单打独斗的局面,让学生在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享学习带来的乐趣,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强,学习兴趣会更高涨,学习效果会更好。
例如,当讲鱼的鳍的时候,笔者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课前先布置大家,下节生物课的时候,每张桌要带2条小金鱼过来,谁带?怎么带?同桌之间自己协调好。(当然,实在条件不具备的老师也可以预先准备一些),由于学生都不知道要带金鱼的目的是什么,所有他们都饶有兴趣地期待着生物的到来,首先从心理上给他们带来好奇感。到了上课的时候,笔者就问:“大家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吗?”学生回答:肯定跟鱼有关。笔者说:“聪明!今天我们就是要研究鱼。那么要研究鱼的什么呢?”学生这个时候的回答就五花八门了,最后笔者告诉学生:我们要研究鱼是怎么游泳的,并且要研究各种鳍的不同作用。然后引导各小组回到课本,认真阅读,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大胆地进行猜想,有实物,又有课本的知识支撑,学生探究自然就容易多了。为了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笔者又让他们继续做探究实验:把金鱼的鳍捆绑起来,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探究推论是否正确。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从课本到鱼,又从鱼到课本,亲身实践让他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不断衍生出新的探究课题:如果鱼没有了鳍会怎样?学生开始变得越来越想学,其实背后就是探究的力量。
三、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主动学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和生产联系起来。这就充分说明了生物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明确生物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才会主动地去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把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生活化,让课堂不局限在教室,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原来的想学上升为主动地学。
例如,讲解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内容来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学其实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再如,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广义的课堂出发,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社会生活,让学生走进菜市场、田野、果园、菜园等地,让学生把校园内的生物和社会上的生物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弄清楚生物学可以在生活中起到哪些重要的作用,从而体验出参与的乐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
总而言之,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而学生主观能动性又是建立在学生兴趣激发的基础上的。因此,如何把枯燥、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构建趣味性的生物课堂,让学生觉得生物是有趣而且有用的,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学,而且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认真探索如何打造趣味性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慧丽.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校园(中旬),2017(06):9.
[2]徐丽琴.论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取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