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教下乡的有效策略

2020-12-07岳琪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策略

岳琪

[摘 要] “送教下乡”最受教师欢迎,它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和教研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发展。做好送教下乡活动,要处理好熟与生、动与静、教与学的关系,使用好“舍得”“激励”“互动”三种利器,注意到关注“人”、钻研“本”、把握“标”、引领“思”、拓展“域”五个方面。

[关键词] 教学研究;送教下乡;策略

众所周知,“送教下乡”是近几年“国培计划”项目中的规定动作,是最受被培训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之一。“送教下乡”是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城乡之间、校际教师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送教活动中,听课教师通过观课议课,专家评课、同行议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好借鉴作用。上课教师通过到一个陌生的地点授课,说课,接受专家和同行的点评,也能参考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

结合近几年参加“国培计划”项目的“送教下乡”活动和连片教研的“同课异构”活动,以及高校与培训机构组织的“线下研修”活动,笔者以为,做好送教下乡活动,有以下三个有效策略。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送教下乡活动,一般是借班上课,陌生的教学环境,生疏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授课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学习习惯与自己熟悉的学生会有所不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会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因此,送教上课老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熟与生的关系

这里的熟与生,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之间认识上的熟与生;二是送教的教学内容(知识)上的熟与生。

(1)师生相识由生到熟。送教老师上课,面对陌生的教学设施,陌生的教学环境和陌生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熟悉教学设施,并通过课前短暂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一阶段,送教老师做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生向熟快速转变,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亲其师信其道”奠定好基础。

(2)教学知识由熟到生。送教老师一般都是在教学方面非常优秀,对驾驭教材轻车熟路。当面对陌生的学生,有时候送教教师所送教的知识内容也有可能是学生熟悉的或学习过的,他们老师已经上过,这时候送教老师就要实现教学知识由熟到生的转化,这里“生”是新生不是陌生,即,送教老师如何把烂熟于心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师生课堂探索的“生”话题?如何在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知识时找出师生交流的“生”议题?如何找出知识的衔接与延伸“生”课题?特别是如何通过课堂预设激发出课堂“生”的精彩?这一阶段,送教老师要做的是,在学科知识方面由熟向生的转变,在学科知识方面探索新方面,生成新的火花。

2.动与静的关系

送教活动的最大看点,要数课堂活跃,如教师妙语如珠,学生童语趣答,教师随机应变,学生精彩生成,课堂充满欢笑,师生智慧不断闪现。课堂教学的厚重与韵味就在于送教老师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如果整节课上都在“动”,好的一个接着一个,会让学生疲乏,缺少理性思考,下面听课老师会认为送教老师不是上课,而是演戏,课堂上牵着学生走;相反课堂上太“静”了,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他们不会积极参与,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听课老师又会认为送教老师课堂平平,没有听课的热点,没有观课看点,课堂不受欢迎。

3.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是时下通行的几种说法。效果理想的送教,是送教老师设置问题,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被激起,问题引领的课堂有效互动得以顺利展开,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思考,达到教与学互动。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活,课堂张弛有度。

二、使用好“三种利器”

送教下乡的老师如何上好课,必做的功课有用“舍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激励”唤醒学生课堂参与的欲望,用“互动”点亮师生互动交流。

1.舍得

“舍是为了更好的得”,送教的老师要放下身价,要舍得语言,舍得微笑和舍得奖励。作为送教下乡的老师,舍得语言,尤其是课始多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互动,舍得语言不仅是“你真棒!”,舍得语言重在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如“你的回答有新意,值得思考”“你是一个会动脑的孩子”“老师和你的想法相同”等。“微笑是最好的语言”,送教的老师舍得微笑,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消除陌生感,课堂上学生才可以放开思维。舍得奖励,舍得奖励除了语言上表扬,还有物质上精神上的表扬,学生的自信和愉悦感就能被激起,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激励

“激励”是送教的老师的第二个利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教师的激励是实现学生的需求。首先,语言激励,如教师让学生感知10千克的大鲈鱼,连续找学生读一读,教师激励到通过你读我感到4千克,你读的我感到这个鲈鱼有5千克的重量,6千克,7千克……这样,学生即对重量有了感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动作激励,也是一个不错的激励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点赞,与学生握握手,来一个拥抱,都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评价激励,被尊重是人的重要需求,每一学生都希望得到好评。如“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了”“你真是個书虫”等,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求,学生在这种评价中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示范激励是送教老师必做的动作,教师是学生的样子,教师精美的板书,准确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得体的着装,恰当的评价,会激励学生会成为善学、善思的人。

3.互动

互动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互动中师生关系是融洽的,教师教学是灵动的,学生学习是有灵气的,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课堂的师生互动,一方面,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也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的生生互动是互动的第二种表现,也可以称为合作学习,就是合作小组各成员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互相配合共同研究完成某项任务。课堂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式。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合作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会增强。

思维互动是互动的最高阶段,教学的最高层次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生“正变量”。思维互动的课堂,学生思维自觉参与到学习交流中去,在奇思妙想的过程中,学生独特的见解,飞扬的思维,使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生成,换来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激活。

三、注意到“五个方面”

1.关注“人”,以生为本,多途径交流,以“问”促学

送教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送教下乡活动中,面对陌生的学生,送教教师要结合送教课程内容,开展课堂提问,利用多种方式,以问题为抓手,巧设有坡度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教师以问促学,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2.钻研“本”,通读教材,多维度构建,以“研”支教

钻研“本”,就是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我们知道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出来的,是教师上课的根本。送教教师要通读教材,在阅读教材时,对本次送课相关的基础知识,本课知识前后联系,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材中的图表、注释,设计出基本的训练、作业和课外活动的安排,并注意在教学设计中随时将自己的体会和课堂教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便教学时参考执行,这样由课程标准→现行教材→自己对教材的二次解读,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多维度构建,以“研”支教的落脚点在于深入钻研教材,优化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是促进教材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要完成知识转化,就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掌握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设计教学,这样能使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识结构,支持送教的需要。

3.把握“标”,研读课标,多角度追问,以“融”助教

把握“标”,研读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要义。如数学课程标准是规定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对本课知识点是如何阐述的,特别是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送教教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弄清楚送教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体系,对课程标准仔细推敲、反复研究,全面而深刻地领会精神实质,能够多角度追問,做到教材与课标间融会贯通,以“融”助教。

4.引领“思”,关注热点,多手段深化,以“思”精学

送教教师要用好教学参考资料,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广泛阅读相关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和网络资源等参考资料,掌握与本次课程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数学精度和深度提升。如结合疫情防控引领学生练习,对教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关注热点,多手段深化,以“思”精学。

5.拓展“域”,学科融合,多方面探索,以“联”辅学

拓展课程的“域”,就是要教师适当开发课程,进行学科融合,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与实践中学习知识,送教教师要结合被送教学生当地学校实际情况,适度开发校本课程、乡土教材,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在王家坝送教时,一位送教教师根据王家坝的实际,编了一组题目。(1)王家坝闸有13孔,平均每孔宽8米,请你计算王家坝的闸宽多少米?(2)王家坝闸每分钟泄洪800立方米,让学生算一算,一小时泄洪多少立方米?一天呢?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的数学素养逐步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样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的课堂,呼吁教师对教材通透掌控和精细把控,对课程标准、教参进行认真学习和领会,对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和把握,积极开发“有泥土味”“有乡情味”的课程资源,从而使得送教活动有活力、有实效、受欢迎。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茹荣芳.文化生态取向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1(4).

[3]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

[4]孙菊如,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项目课题“基于网络教研促进城区小学薄弱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AH2017081)。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策略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