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移动互联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中的运用

2020-12-07罗飞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动互联网传统文化

罗飞华

【摘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灵活便捷,突破时空限制,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在小学如何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老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学习成果数字化展示三方面详细分析移动互联网在本校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节日文化的推广与传承过程中是如何有效运用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统文化;运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历史担当。但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面窄,知识积累不够,对文化的感悟力比较薄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到传承文化的活动中?传统节日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并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快速的优势来作为教学助手,在全校全面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

一、以移动互联网为工具,构建学生学习新方式

(一)移动互联网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和获取知识的广度

在移动互联网未普及之前,小学生获取相关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途径窄,基本依赖于书本或者电视传媒。而移动互联网的应运,为学生拓宽了获取相关知识的通道,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海量的信息、视频、微课等,随时随地开展相关学习。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时,学生可以接收到老师用微信推送到班级微课、视频以及扫描二维码就能识别的电子宣传册等学习资料。学生自己也能在网上搜到许多有关端午节的各种文字介绍和公众号推文、视频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可以利用QQ、微信、广州市智慧阅读等各种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移动互联网的合理利用,极大拓宽了学生获取我国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辟了新途径。

(二)移动互联网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

互联网与传承中华文化教学融合必定带来学习方法的转变,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只能依托于书本和老师的讲授。而互联网所能带来的不仅是学习视野的拓宽,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互联网会收集到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这也是构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方法。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秋节相关传统文化时,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古诗有几百首、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也非常多,此时学生要处理和整合搜集到的信息,分辨信息是否对学习有帮助。并在网上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小组同学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筛选后的信息,最后达成分工协议,共同创作出自己小组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个性化作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是完全打开的,接受信息也会更为主动,这样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学生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二、以移动互联网为教学阵地,开启智能化教学新模式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胜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要求,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智能化教学能力。本校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应运了移动互联网来进行推广和宣传,对教师的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启了智能化教学新模式。

(一)利用在线服务网站资源,制作传统节日文化电子宣传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旨在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活动平台,学校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活动都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教学的,这向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移动互联网的运用,让老师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三尺教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学阵地。在开展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教师首先在教室里借助PPT或播放短视频等形式带领学生大概了解有关这一节日的由来,以及相关的节日庆祝形式,学生初步了解和这个节日相关的知识。教师再利用草料二维码制作传统节日的电子宣传单,在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进行推广,家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就能看到电子宣传单上丰富的内容,有关于节日的古诗、传统的庆祝形式介绍、广东本地的特有风俗习惯,最重要的是利用这个电子宣传册发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创作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的作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作品收集。

以端午节的点在宣传册为例:

以上是端午节电子宣传册的首页,教师把内容整理编辑好,以二维码的形式推出一个链接,学生和家长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开,并清楚地看到有关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文化的介绍,内容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非常生动有趣。

扫描二维码后,有关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展示如下:

以电子宣传册这样的形式宣传和推广给学生带了全新的体验,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后期呈现的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创意十足,精彩纷呈。

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教师也就有了展示自己创意教学的新陣地,广泛的网络资源成为了教师的教材,各种形式的智能软件成为教师教学助手,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广州智慧阅读APP布置阅读任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学习

广州智慧阅读APP是一款手机阅读软件,为来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精选打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阅读到教育局推荐书籍和个性化图书推荐。学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记录,班内同学之间可以共享阅读书目和阅读记录,老师也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记录。我校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弘扬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定期推荐学生共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中国寓言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国记忆》等,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可持续性的学习,并能写下阅读心得,实时和老师同学分享。

图片展示的是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老师查看到學生的阅读记录

广州市智慧阅读APP,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账号,每天定期更新阅读记录。老师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随时监管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能实时点评。移动互联网的应运,让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育更加省时省力,开启了高效的智能化教学模式。

三、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展示

教师利用课堂面授、在线电子宣传册以及智慧阅读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知识给学生,学生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学习、搜集和处理资料,最后融入节日元素进行创作,因为前期经过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创作热情,后期呈现的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创意十足,精彩纷呈。教师会继续利用二维码扫码识别的模式实现学生作品的数字化呈现,我们会把电子宣传册推送给到全校每一个班群,家长们只要用移动终端设备识别电子宣传册首页二维码,就能打开链接,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到全校学生的优秀作品,有书法作品、诗配画创意作品、古诗吟诵视频、手工作品等等,形式多样。

再以端午节为例:

以上是优秀作品电子展示册的封面,作品数量多,分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宣传册进行线上同步展示。

识别二维码后,学生根据传统端午佳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创作的精彩作品就能在屏幕中呈现出来,以下是部分作品的截图:

移动互联网让学生作品的展示突破了时空限制,全校的家长和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欣赏到全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创新的作品展示方式不仅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还使得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和自信。

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不强,如果太迷恋网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对眼睛也有很大的伤害。所以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正确引导,让使用网络的学生清楚认识到,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学习上的助手。教师应从学校实际教学环境,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利用移动互联网便捷、灵活、多元的优势,在学校更加有效地推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学生心中的文化自信,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实践研究”(编号:NSKY20180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雷亮亮.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职语文教学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46.

[2]林肖永.“互联网+”时代下阅读教学的变化及语文教师的应对策略[J].现代语文,2017(5).

[3]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4]王红林.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165.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动互联网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