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0-12-07张开利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互联网创新

张开利

摘要:针对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分支课程群,提出“互联网+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思路,即以思政课程为基本理念、“互联网+”模式做引入、创新应用为引导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网络方面技能知识,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思政课程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分支课程群,主要包括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系统运维两部分。网络应用开发方面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安卓应用程序开发,网络系统运维方面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网络数据库技术。但是,此领域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程教学设置方面,目前授课还是偏重知识内容讲解、知识内容考核,没有给出课程所属范围更大领域的支撑作用及实际运用,导致学生在理解课程服务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课程之间教学内容设置衔接性差,也阻碍了课程顺利教学。

在创新应用方面,课程应用上设置薄弱,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不强,应用方面的盲区导致学生对课程应用领域认识不足,进而在课程创新上根本没有新的突破。

在课程思政方面,没有设置课程思政建设部分,产生引导学生树立课程学习对于党、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空白,继而无法培养学生树立更高目标、更远发展方向的人生定位。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建设。

1. “互联网+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思路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深度挖掘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中,给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思路。

明确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四个方面主要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不同层面的概念,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思政课程是一系列具体课程。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的重要论述,积极参与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个方面教育教学改革,贯彻执行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遵循。

着力构建“互联网+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新的发展生态,将“互联网+”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必然选择,可以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以助力课程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课程学习的应用方向,形成“互联网+课程”课程思政全方位构建。

思政课程必须要有创新。思政课程创新,需要学校和教师突破思维局限,打开想象空间,在教学观念和指挥上要有改变,对专业课应起到引导性作用,充分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推动,改变思政课程一直以来的孤立状态。

2. “互联网+网络技术领域类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方案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实践方案。

“互联网+”模式引入,全方位构建“互联网+课程”课程思政模式。智能手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讯设备,而是一台移动互联网式的口袋电脑,成为“互联网+”课堂最有效的变革手段。手机互联可以查找资料、做练习、看教学视频、发微信、直播课堂教学等,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的学习模式,爆炸式增长学生知识。移动终端可以隨心、随时、随地对互联网进行片段式学习知识补充,完成学习“零存整取”。科技逼迫教师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方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汲取更新知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应对学生各种提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创新性课程思政,助推课程思政更好向前发展。创新传播平台、传播载体和传播路径,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平台,课前课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三维”传播体系。这些平台职能分工明确,相互呼应,既有基本观点与核心内容的灌输渠道,又有知识观点拓展与深化的载体和路径,有利于灌输方式与启发方式的共生同构。创新课程思政实践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设置课程内容与相关环节,让学生将所接受知识和观点,转化为实践行动的依据和指南,真正将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政课程提升知识温度。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只关注本学科所设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忽视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要牢记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联系起来,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行为体验与情感体验当中产生共鸣,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育人”。当前,思政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但是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于各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恰到好处地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育的内容,而且也让学科内容变得更有深度,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

“互联网+”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对新时代互联网教学变革具有促进作用,实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建设。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尤为重要,提高思想教学效果,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扩展内涵,立足我校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实现素质教育,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张静,倪琳妍.“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9(88):47-48.

[3] 杨柳,任丽莉.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7(11):87-90.

[4] 王岩,孟亚坤,张斌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Access数据库教学模式研究[J]. 软件, 2020(41):229-232.

[5] 周婉婷,马锦程.“互联网+课程思政”: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19):76-80.

[6]韩张娜.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201.

[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43-46.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互联网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