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舞蹈专业的创新训练方式探究

2020-12-07柴雪涵李晓霞

时代人物 2020年25期
关键词:互联网

柴雪涵 李晓霞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校舞蹈专业教学面临着训练模式陈旧等问题,但也迎来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机遇。在高校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舞蹈训练,可以整合零碎的教育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整体素质。互联网背景下,只有科技与舞蹈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为传统舞蹈艺术带来活力,促进新时代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關键词:互联网+;高校舞蹈专业;创新训练方式

作者简介:柴雪涵 (2000-)女,本科, 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指导教师:李晓霞,女,讲师、舞蹈表演系主任,硕士

基金项目: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舞蹈创新训练模式及校园服务探究》(项目编号:201810519074)。

中国传统舞蹈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承载着无数文化内涵。然而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陈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在这样的现状下,本课题通过在高校舞蹈专业进行的“互联网+舞蹈创新训练模式及校园服务”创新计划,具体分析高校在舞蹈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总结了高校舞蹈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型训练方法。

一、传统训练模式面临的问题

传统舞蹈教育模式依赖于专业的场地和固定化的课时,对空间和时间要求极高,极大的限制了舞蹈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大部分人无法接触系统的舞蹈教育,而接触到专业舞蹈教育的学生,练习的效率和思路也受到了限制。学生可利用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在场时,学生无法对自己的动作和舞蹈风格进行把控和判断,遇到问题时也无法立即将反馈给教师,实际训练效果和预期目标有所偏差,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舞蹈是一门反映个人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的艺术,它着重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使创造力在舞蹈中显得尤为重要,鲜活的创造力能够成就舞蹈艺术。有灵魂的舞者必定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作品。但高校舞蹈教育的规划中,教师的存在感过于强烈,对学生的舞蹈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学生往往只是在单一模仿教师的动作,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学生不具备自主和创新意识,很难理解舞蹈背后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和能量,自然更难打破桎梏进行舞蹈创作。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传播方式的改变,舞蹈正向全民化、娱乐化的方向转变。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变化代表着更多的机会,但同时意味着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就业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要足够全面,输出的内容也要做到雅俗共赏。要做到这些单靠书本和课堂是不够的,这必须要更多实践来支撑,传统舞蹈训练内容显然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于就业技能的需求。据调查显示,67.3%的学生表示在学校很难得到一个锻炼自己舞台策划、灯光设计等就业中所需技能的机会,高校显然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实际呈分裂状态。

二、互联网+创新舞蹈训练方法探究

互联网+创新教学探究,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从线上学习体系、互联网互动传播和多元化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高校该如何解析以往的舞蹈教学结构,补充和整合新的教育资源,从而重塑教学体系。

(一)采用线上预习及视频反馈教学模式

互联网训练模式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境下,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训练进行引导,旨在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有效利用碎片化的课后时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创新训练中,高校需要在微信、钉钉等互联网平台建立班级群,通过课前发布预习任务,课后要求同学拍摄训练视频等方式,将学习情况即时反馈给教师。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上才能够接触到大量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提前向同学发布课程目标与资料,可以实现舞蹈教学的课前预习工作。同时在课后运用拍摄视频,上传照片等方式,学生能将掌握情况随时反馈给老师,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状态,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并调整教学方式。整体思路可以总结为:线上预览教学───课堂实践───课后练习反馈───最终教学效果。参与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每一个阶段。详情如下:

(二)新媒体平台互动教学

“舞蹈传播从最原始的口传身授发展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电视、网络传播等),这不仅对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为舞蹈欣赏、舞蹈审美观念带来了新的变化。”[①]2013年至今,大众获取信息的形式逐渐由文字、图片过渡到视频,自媒体应运而生,到2018年全国短视频用户已有5.01亿,这对传统舞蹈打开新局面显然是一个机会。高校可以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建立自己的自媒体频道,通过分享教学日常,发布优质舞蹈视频与学生和观众们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展示本校的专业成果。高校更是可以通过在微博平台进行舞蹈创新技能大赛直播,将学生技能考核和作品创编与互联网直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首先用比赛的方式来代替以往单一的阶段考核,从基本功、表现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将比赛进行网络直播,通过直播让学生与广大网民实时互动,学生能够直接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情感,观众也能迅速的与舞者产生连接和共鸣,观众作为线上考核梯队,甚至可以直接参与舞者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湖北文理学院就通过这样的大赛取得了累计2.7万人次的观看量,同题的宣传文章获得了1.2万人次的阅读量。此方式的内核就在于使学生和观众共同参与和见证舞蹈成果的诞生,让观众不仅能欣赏舞蹈,更能用自己的审美来对舞蹈内容产生影响,这就是互联网赋予现代舞蹈的独特化学反应。

(三)搭建多维实践平台

舞蹈专业的特性决定了舞蹈生需要尽量多的舞台经验和实践机会技能和经验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学生不仅要会跳舞,更需要舞臺策划、演艺经纪等多方面的技能。但由于传统课业分配比较固定,一时间很难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高校安排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转换思路,将现有的资源转换成多维的立体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技能。比如高校可以用舞蹈专场晚会代替毕业论文,将理论内容转换成一场全程由学生自己主导设计的舞台演出,再配合学院的自媒体窗口进行宣传引流,让毕业生在设计自己的毕业舞台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还要考虑舞台效果、宣传策划等多方面问题。再由教师从旁辅助,给予指导和帮助,直接从实际需求入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从多方位综合考量学生的舞台美学和策划等能力,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思考

舞蹈传播是舞蹈艺术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作用的不可缺少的中介和唯一的途径。舞蹈艺术只有在传播中才确证了它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只有通过传播,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得以存在、保留、继承和发展。[②]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舞蹈教学,不止在于查阅资料和知识共享,它更多地集中在创新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上。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也可以继续思考如何将舞蹈教育与 AR影像、TOF或3D技术等结合起来,让传统舞蹈在继承和传播上发挥它独特的优势。传统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民族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视听艺术,在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下,通过直观强烈的表达和正能量的输出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舞蹈教育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舞蹈教育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技巧和表演来定义,新时代舞蹈教育承载着记录现代生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希望舞蹈教育在互联网有更好的发展,愿舞蹈教育的有更璀璨的前景。

注释

[①] 白晨. 舞蹈传播方式的历史传承与审美嬗变[J]艺术教育,2014(02):115.

[②]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277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姜琦.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J]戏剧之家, 2016(12期):207-208.

[3]白晨.舞蹈传播方式的历史传承与审美嬗变[J]艺术教育,2014(02):114-115.

[4]林建平.浅谈舞蹈的数字化[J]科技广场,2007,000(012):30-32.

[5]张方然.新媒体艺术与舞蹈的融合方式研究[D].

[6]文婧,金丽娜.传播学视角下短视频APP的发展及传播特点分析——以抖音APP为例[J]国际公关,2020(08期):32-33.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