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探索

2020-12-07倪琦珺

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倪琦珺

摘要: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是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一直以来,这个突出矛盾困扰着院校专业教育。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业界需求的矛盾问题?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关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命题——“知行合一”给了我们启示,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相互促进。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3年开始迈出了探索的步伐——采用校台合作、校企合作、校协合作等多种方式,践行基于资源共建的“六级联动”进阶式校外实践教学新体系,联合培养契合传媒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卓越人才,效果显著。

关键词:知行合一 播音主持 人才培养 校外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命题。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是教育界公认的教育理念,实践性极强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更要重视知行合一,才能学用相长。

一、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贯彻“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既要知,通晓理论;更要行,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才能相互促进。高校传媒专业四年的本科教育,常常会“知”有余,而“行”不足,甚至“知”也有所不足,“行”就更待加强了。播音主持专业目前院校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供需矛盾”,即高校每年培养出大批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但媒体一线却仍然缺乏能够胜任岗位的优秀主持人,人才培养规格与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行业发展要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是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而造成目前困局的重要原因是,播音主持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限于各种条件,知行合一貫彻得不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充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具体该如何进行“知行合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迫使媒体一线和专业院校亟须变革,这也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支持出版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可以说,意见不仅指出了目前新闻人才培养的困境——人才培养与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而且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高校新闻院系与新闻单位的对接交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一)清晰明确“知”

对于培养新闻人才的高等院校而言,要清晰明确“知”。当务之急是紧跟媒体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滞后的思想观念,针对高校的实际状况,包括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体系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一线的用人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等重要新闻人才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更要与媒体一线紧密对接,共同培养契合媒体需要的优秀人才。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新步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主张学用相长。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格与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存在,主要与高校的办学定位模糊、培养理念陈旧、资源配置不足、课程设置僵化等问题有关。因此,首先要明确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胜任新时期播音主持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此满足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采用校台合作、校企合作、校协合作等多种方式,成功践行基于资源共建的“六级联动”进阶式校外实践教学新体系,学界与业界充分共享优势资源,联合培养契合传媒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卓越人才。

2.构建符合播音主持教学规律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协同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资源,科学设定“三个层次”,即专业基础能力实践、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节目创新实践,整体构建了“六级联动”的进阶式校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个规范”,即规范专业实践内容、实践岗位职责、实践学生要求、指导导师职责,以“节目(项目)带教学”为载体,有效促使内外联合、校台互动,以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实践性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建立“学教研”共同体,组建专兼结合、跨学界及业界的“走岗”教学团队,建立“走岗”教学制度体系,完善“走岗”教学的条件支持,循序渐进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养成拓展到广播电视各个岗位——这一明确而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走岗”活动中的观摩示范、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探讨和反思共享。

3.着重抓好教学模式的核心——课程“走岗”教学。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真实的播音主持各个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和任务,如新闻播音、出镜记者、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或外景主持、谈话类、评论类节目主持等。在形式上,有从大一到大三定期的以小课组为单位的“走岗”小学期专业实践;大二有定期的每学年两周以小课组为单位的“走岗”教学;有不定期的以项目为单位(比如依托某项赛事)和个体的“走岗”活动。构建了“专业见习—课程实训—准岗实习—顶岗出镜—定岗就业”这一渐进式的主持人“走岗”教学体系,以此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和发展,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走岗”的主体既有本专业学生,也有专业教师,组建“走岗”教学团队,一线优秀节目主持人“走进来”开讲座,专业教师“走出去”到岗位上指导学生专业。“走岗”教学既能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又为教师深入媒体一线,充分了解媒体前沿提供了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二)切实落实“行”

一切人才培养都要落实的“行”上,在确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学生先“行”,到学校与学院搭建的实习平台上,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种计划落实到实践中,从专业训练到实际工作训练,将课上知识在实习工作中运用于检验。学生在实践中实行双向指导,由专任教师与一线在岗教师共同组建指导团队,既指导了学生实践,也丰富和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1.依赖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浙江传媒学院在2017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完善了课程建设,对各门已有课程的大纲、教案内容进行深化整改,对实验实践计划做出新的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人才培养要求的调整。从实验器材等硬件条件的配备,到实验管理等软件服务的完善,建立了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全力建设“走岗”教学实践基地。根据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建构“走岗”教学的改革理念,形成渐进式交叉式教学实践模式。第一,学校和学院多方面拓展教学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拥有了40多个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实践基地,学院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六个层级(世界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级卫视、省级地面频道、城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实践教学平台、学校级广播电视全媒体实践教学平台和对接专业课程的实验室教学平台)的“走岗”实践教学网络。运用课程群教师、学校资源和行业资源的融合与递进,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级的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不同类别、不同能力素养提供了条件。

第二,实施课程“走岗”教学,建构“走岗”教学模式。以岗位的职业要求和目标(如新闻播音、出镜记者、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或外景主持、综艺节目主持)直接对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走岗”,达到大四实习顶岗(电视出镜、电台出声)、毕业时定岗就业的目标。专业主干课程遵循由易而难的原则,开发“项目化”的“走岗”教学;开展多种方式的“走岗”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提升,使学生播音主持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第三,實施教师、一线在岗从业人员加入“走岗”教学实践,提升团队教学水平。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单位组建“走岗”教学指导团队,由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行业从业人员(一线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等)共同组成双师型“走岗”教学团队。以“走岗”教学项目带动专业教师参加媒体专业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团队的专业化发展。每支校外实践队伍都有一名带队教师驻台辅导学生、同步学习。虽然播音学院的教师有相当大一部分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但是媒体一线的变化日新月异,通过这三年到媒体一线的实践,我院有32人次教师回到一线学习,普遍反映受益颇多,不虚此行。

第四,精细“走岗”过程管理,力图形成“走岗”教学文化。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评价管理等教学文件,形成一批有质量的学生“走岗”实践作品。如此,既促进校内教学、行业教学和学生专业创作实践三个维度的融合,又强化了实践教学研讨、交流、反思、分享与提升,使“走岗”教学逐渐成为师生的专业自觉。

三、“走岗”教学的根本目标

通过成功践行基于资源共建的“六级联动”进阶式校外实践教学新体系,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收益颇丰。

“走岗”教学以“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根本,使职业、岗位、实践元素融入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每一个“走岗”教学项目的实施都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专业创作上作进一步深入,有效弥合了学科知识与情境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割裂,有利于建构“经验+反思”的成长规律。通过“走岗”教学培养了许多既能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使知识在社会运用并得以扩展的复合型人才。

1.通过与“岗”的对接和实操,促使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播音专业教学“泛化”与岗位人才需求“精准化”的矛盾。根据岗位需求对人才进行精准培养,实现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缩短了见习与“顶岗”的跨度,“岗位”的价值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走岗”教学的初衷是解决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泛化与岗位能力需求精准的矛盾,对于“走岗”教学的效果最有发言权的是媒体一线用人单位。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8年间,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被央视媒体录用5人;被省级媒体录用50多人;被城市台录用100多人。中央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李瑞英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挑选学生时表示,“走岗”可以让学生较早地明确职业能力需求,为后续的学习明确了方向,值得肯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鲁健表示,师生的“走岗”加强了学校同媒体一线的联系,有利于双方的成长。

2.“走岗”教学以项目为牵引,形成专业实践课程模式、专属项目模式、小学期与专业实习模式。不同的走岗模式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目标与任务,专业实践课程走岗使学生建构播音主持创作理论体系,提升专业创作素养;专属项目走岗使实践更具针对性,在建构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创作积极性;小学期与专业实习走岗,通过顶岗实践,体验实战状态下播音主持创作的过程,实现学科专业知识向情境知识、公共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转化。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定岗就业的目标。同时,播音主持“走岗”教学实践为融媒时代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在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领域产生示范作用。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需要继续优化的空间,如实践基地的拓展和落实,如何与实践基地互惠互利地深度合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再进一步明确,培养契合媒体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联手打造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双提升”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浙江省2018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能力提升的播音主持专业走岗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601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2)[2020-04-27].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 c_1122774230.htm.

[2]李海宏,王福生.供需矛盾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J].现代传播,2011(05).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