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的受众心理与优化策略探析

2020-12-07魏抒

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短视频优化策略

魏抒

摘要:移动互联网络与智能终端的发展,使得短视频呈现井喷式增长。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客户端,基于UGC和PGC形态的垂直细分内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9年前后,以记录个人生活、标榜年轻语态、注重审美品位为特征的Vlog日渐流行,创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吸引了众多演艺明星记录生活。本文从受众心理视角,分析当前Vlog流行的原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Vlog 受众心理 短视频 在场心理 优化策略

Vlog又称视频博客,指的是记录性和人格化的视频日记。不同于常规的短视频,Vlog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内容以展示个人生活为主,经过剪辑、配乐、特效以及字幕制作,形成一种时长在10分钟内的视频形态。Vlog最早出现在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视频博主Casey Neistat连续600天更新个人视频,以兼具趣味性和专业性的风格获得超过一千万用户订阅。在留学生和演艺明星的助推下,Vlog逐渐在国内走红。2018年,欧阳娜娜用Vlog形式记录个人生活,展示自己作为海外留学生的日常起居;与此同时,飞猪、井越、竹子等草根博主不断涌现,微博、yoo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积极布局,广告客户与资本市场接力热捧,使得Vlog呈现燎原之势。2019年两会期间,中国日报推出《小姐姐两会初体验》《小彭#一带一路Vlog#》,将轻松的Vlog形式运用在严肃的新闻报道中,用不同视角观察两会,实现了Vlog在大众层面的进一步推广。

当前,短视频市场日趋饱和,增长态势逐渐放缓。Vlog作为一种新颖的视频形式,其丰富多元的传播主体、真实有趣的传播内容以及便捷化的传播渠道,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根据艾媒咨询的《2019中国Vlog商业模式与用户使用行为监测报告》,2019年中国Vlog用户規模达2.49亿人,其中“80后”“90后”是用户主力,42.2%的用户每周观看Vlog次数2~6次。作为短视频领域全新的增长点,Vlog用户规模还将稳步增长,关于Vlog议题的讨论仍将持续。

一、Vlog的受众心理分析

Vlog作为一种无剧本的、以个人视角展开的记录型视频形态,其受众除了传统的表达和展示自我、获得认可和归属、追求刺激和惊喜等动因外,还具有其他多个值得分析的心理需求,

1.情感认同:高压生活的情感供给。Vlog的出现,本质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将个人生活和情感体验用短视频形式表达出来,弥补快节奏挤压下的情感空虚,激发受众内心的心理认同。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当人们已经实现衣食住行和安全的需求之后,以情感与归属组成的社交需求成为被着重强调的部分。受众观看Vlog,不仅是对内容信息的直接获取,更是一次真情实感引发的共振体验。

国内Vlog的起步,最早来源于海外留学生群体。这是由于他们身处异乡,难以迅速融入当地生活,同时又迫切需要交流表达,陌生感和焦虑感激发出巨大的表达欲望。因此,留学生群体开始寻求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相较于图片、文字等传统方式,Vlog消解了时间限制,具有精美的制作形态,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讨论互动,这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形态得到了留学生的圈层认同。

被称为“中国Vlog第一人”的冬瓜,是一名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他从2016年开始,通过Vlog记录自己在海外的日常生活,每期配以不同主题,尤以《我从中国飞去加拿大的这几天都做了啥?海外留学生活揭露》《带你高空遨游有着北美小纽约之称的多伦多市》获得大量点赞;其内容主要围绕留学生的身份背景,集中展现国内外的生活差异、所见所闻,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和大方包容的性格吸引了大批用户关注。不同于从众现象下的抖音短视频,受众接受Vlog很大程度上是被表达者的相似感受感染,由此引发自我深层次的情感认同,然后成为忠实用户。面对一些社会议题,这种情感共鸣尤为突出,视频博主Vlogger直指人心的观点更容易引发现象级关注。

2.审美区隔:高品位的身份建构。一则优秀的短视频,必须同时满足感官、情感以及精神的三重体验。由于当前短视频内容同质化、形式同类化、主题单一化现象日益严重,强调真实、个性、生动、精致的Vlog应运而生,其多样的价值观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从感官层面来看,Vlog视频集图片、文字、配乐、特效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视听享受;空镜头的采用、构图设计、光线调配均经过反复研究,视频素材和色调风格同样经过意识化的加工处理,最终呈现的画面带给人们一种充分的愉悦感。例如,人气Vlogger竹子的职业是摄影师,因此她的Vlog非常强调画面的精致感,分镜头运用让Vlog达到平行蒙太奇的效果,充满电影短片的质感。

在内容层面,Vlog涵盖旅游、美食、科技、时尚、展览、教学、娱乐等不同类型,充分贴合“90后”“95后”的生活方式,拓展了更大范围的受众群。对潮流、文艺、冒险的审美偏好,是部分当代年轻人对高雅情趣的真切向往;而内容背后表达的价值观,如旅游类Vlog呈现的勇往直前、不断攀登的精神状态,生活类Vlog展示的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成长态度以及娱乐类Vlog传递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生活常识,受众由此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总而言之,Vlog不仅是博主个人审美品位的彰显,也代表了受众对Vlogger虚拟身份的认同,更象征着受众追求审美品位和品质生活的价值理念。

3.在场心理:“身边人”的错位效应。比起其他形式的视频,Vlog含有大量的自拍式镜头。在对话和行动过程中,人物状态始终保持直视观众,仿佛在与现实中的受众进行面对面交谈,平等化视角给受众一种“他在对我说话”“我可以回应”的隐喻权利。而且,通过Vlog画面,观看者可以清晰捕捉博主的个人形象和周遭环境,自然状态下的反应又形成一种真实感,拉近与受众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一切尽在眼前的错位感。以Vlog中常见的开箱视频为例,视频拍摄者全程处在画框中央,从个人角度展示物品的优劣,并伴以生动的表情,使观看者沉浸在与“我”对话的拟定关系中,实现受众的“心理在场”。

2019年7月8日,被誉为“全网首个警方抓捕Vlog”在新浪微博引发热议,@央视新闻、@头条新闻、@人民日报等知名微博账号转发,短时间内收获了1.7亿次播放量,累计话题阅读量超过360万。这段Vlog视频由海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海南警方”权威发布,展现了警方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蓝天二号”行动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抓捕行动高度敏感,但是拍摄者以个人形象出镜,并全程伴随着声音和对话,缩小了抓捕行动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与此同时,观看者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全程“在线”跟随拍摄者视角,按照“战略准备—采取行动—集中收网—行动结束”的路径,身临其境地体验抓捕行动。

4.偷窥心理:好奇心驱使的本能。有学者指出,“偷窥”在网络社会被视为一种群体症候。这是因为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社交媒体的任何行为都受到窥视本能的影响。Vlog的出现,提供了一种他人真实生活的样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受众只需短暂的几分钟,就可以通过Vlog观察别人的生活起居,感受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本质上,观看这一行为是偷窥心理的直接体现。

素有“国内明星Vlog第一人”的欧阳娜娜,因其出身优越、品学兼优、相貌姣好、业务扎实,往往给人一种距离感,而其通过Vlog这一形式,展示出区别于公共领域的私人形象。自《NANA IN TOKYO》第一期Vlog上线,她大方表现日常生活并受到好评。在随后的Vlog拍摄中,她大量呈现饮食起居、上学放学、社交活动等生活常态,真实自然、毫不造作。

通过一系列的Vlog展示,欧阳娜娜剥离了明星光环,成为一位活力满满、颇接地气的邻家可爱少女,获得了粉丝圈以外的大量关注:一方面,这种生活化的视角增加了明星的亲和力,营造出明星跟普通人一样的效果,完成拍摄者本人的形象重塑;另一方面,粉丝以及受众可以通过Vlog观察明星生活,满足个人的窥探欲望。例如,欧阳娜娜的个人穿搭被很多年轻人效仿,Vlog提供了明星穿搭的展示平台,完成普通受众的心理投射——明星、他人过着怎样一种生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观看Vlog。

二、基于受众心理的Vlog优化策略

Vlog的真实性表达和平等化视角,帮助受众在短视频海洋获取真挚的情感交流,减少焦虑感和孤独感。同时,电视、电影的视频质感,又让人重新思考Vlog的具体含义,制作水准普遍提升。从受众心理出发,如何避免千篇一律、远离粗制滥造,让观看Vlog变成可持续行为,是Vlog未来优化的重点。

1.挖掘故事内容,推动差异化Vlog。作为一种真实性的表达,Vlog需要情节、故事张力达到猎奇效果。这就需要视频博主充分挖掘Vlog背后的故事内核,在真实性基础上扩展创作能力,打破刻板体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鲜感。

尽管Vlog热度居高不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投身Vlog制作,但目前视频内容大同小异,创作题材匮乏、创作类型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的Vlog模块为例,Vlog展示内容以个人生活为主,“xx今天吃了什么”“xx到此一游”,博主之间除了更换名称并没有显著差别。Vlog博主史里芬曾说:“当你还是Nobody的时候,你要反复问自己观众凭什么来看你?”于是,他另辟蹊径,不再局限于常规的旅游景点展示,而是把目光锁定在具有魔幻色彩的河北风光,其中一则《霍格沃茨河北分校之旅》的Vlog引爆全网。

即便是最琐碎的生活日常,经过独具特色的内容加工,一样可以发光发热。网红宠物Vlogger花花的所有视频,都在展示主人和猫的互动,通过设置不同的游戏主题,调动受众对宠物的同理心,把这种陪伴和温暖带给更多的空巢青年。

2.完善制作水平,形成精品化Vlog。从某种程度来说,Vlog是短视频制作的一次升级。面对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标准,Vlog从脚本构思、视频拍摄到剪辑制作均需要大量的创作经验,精品化制作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从国内知名Vlog博主的履历来看,cbvivi(王晓光)曾任《外滩画报》新媒体总监,井越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恶毒梁欢秀》编剧,飞猪是视频制作应用一闪的CEO——他们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和丰富的媒体经验,这就为Vlog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然而,大多数Vlog博主的拍摄水准较低,画面抖动、画质低、噪音声源以及转场过度等技术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对专业器材和制作软件的认知不够全面,导致最终成型的Vlog良莠不齐。

因此,Vlog制作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其一,建立Vlog社区,开放经验交流。当前Vlog用户群十分零散,头部Vlogger大多分散在不同的视频平台,缺乏稳定的经验交流社群。这就需要视频平台组建统一的用户交流群组、打造Vlog社区,对Vlog制作进行科普。用户既能观看到优质的Vlog产品,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背后的制作方法,获取制作经验的分享。其二,加大Vlog制作软件的开发。由于Vlog不像抖音短视频那样即拍即发,需要一个系统的制作过程,这就要不断完善Vlog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拍摄剪辑应用VUE,除了剪辑功能之外,增加了特殊滤镜、字幕形式、音乐导入以及轨道操作,真正让Vlog制作变得有迹可循,从而提高整体的创作水平。

3.创新互动体验,营造沉浸式Vlog。相较于传统的短视频,Vlog具有“以人为本”的鲜明属性。这既体现在坚持以水平视角,保证拍摄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依据个人主观感受进行事实描述,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主要表现在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两个方面。Vlog想要进一步拉近与受众的关系,就需要增强Vlog的互动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

针对认知互动,Vlog需要继续创新受众与博主的联系和互动方式,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除了常见的评论、转发、点赞以及视频平台引入的弹幕等功能,未来Vlog视频还将更多尝试VR技术,用户可以直接感受博主的真实存在。比如,一则关于展览介绍的Vlog,受众不仅能通过视频浏览展览全貌,还可以就某一特定作品进行放大,由博主娓娓道来,减少受众的信息盲区。

针对情感互动,Vlog博主应当采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观看。不同于严肃刻板的书面语态,Vlog的成功往往依靠口语化表达。例如,当受众在两会报道期间通过Vlog看到年轻记者和外交部部长王毅“同框”,并配有拍摄者的卡通特效和自然流露时,原本一板一眼的报道内容就充满了亲和力,能够激发年轻观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与热情。

三、结语

面对逐渐定型的短视频业态,Vlog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真实性表达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追捧,为我国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Vlog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本土化语境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还需在实践过程中从故事内容、制作水平以及互动体验等多方面不断优化,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昕.Vlo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视觉说服视角[J].青年记者,2018(17).

[2]叶丹.90后掀Vlog新潮流 2019年用户将达2.49亿[EB/OL].(2019-08-02)[2020-05-15].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 html/2019-08/02/content_7814411.htm.

[3]李行芩.傳播学视角下 Vlog用户的心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01).

[4]王喆.Vlog在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征及未来走向[J].东南传播,2019(07).

[5]唐路遥.新闻类短视频的制播策略分析——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出发[J].新闻研究导刊,2019(07).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短视频优化策略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