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探究阅读
2020-12-07
入乎其内
这篇文章是从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一书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问题。如果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就能使中学生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学会爱别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内容比较深刻,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但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对中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能对“爱”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文章的结构安排比较合理,详略得当。主要通过母爱与父爱的对比,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
首先,文章题目之所以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因为作者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相互的、双向的。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予别人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关于母爱,作者在文中指出,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母爱就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只要是母亲的孩子,母亲就会无条件地爱孩子。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爱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就可以了。
关于父爱,文中可以找出这样的句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所以母爱的作用是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温和、独立,而父爱的作用是给孩子信心,指导孩子如何去生活、如何保持理智、如何拥有自信。因此,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爱,他们还促使孩子在爱中成长,同时学会爱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同时,文章对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也进行了归纳总结:刚出生的婴儿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的幼儿还没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的儿童有爱的意识,但是无条件地被人爱;少年时期会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和学习爱别人,达到“我爱你,因为我被别人爱”的目的;成熟期时,会去爱别人,从而创造爱,这时的爱情观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文章借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进行对比,说明这两种不同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出乎其外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要素
一、给予
弗洛姆认为,创造性、主动性的爱的主要因素是给予。“并不是他有许多才富有,而是他给予了许多才富有”。人通过赠予自身之物给他人而体验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富有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少东西,而是因为你能给予别人东西。贫穷之所以堕落,并不是因为物质贫穷导致人生的苦难,而是因为贫穷者不能给予而享受不到给予的快乐。
二、关心
弗洛姆认为,关心是爱的表现形式,缺少关心的爱是不完整的爱,是口头上的爱,是病态的爱。“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在弗洛姆看来,关心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对他全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保持持续的关心。关心的爱不是抽象的爱,而是实践的爱,关心的爱要自身有所为,对所爱者要有所做。他认为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良药,是战胜孤独的法宝。关心的爱向人的冷漠提出了挑战,缺少关心的地方必然缺少爱的温暖。
三、责任
弗洛姆认为,责任与爱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责任是一个人绝对自愿的行为,不为其他,只从自我心中而生。責任不仅是爱的外在形式,更是人的自我要求,是对我关心之人给予关注,做出反应。爱一个人不仅要关心对方的精神需求,更要对对方的精神成长负责。责任不仅是人性健全品格的必备素质,更让人认识到爱的深层含义。
四、尊重
弗洛姆说:“我们自己的成长、幸福、力量,就是以这些生命力的尊重为基础的,一个人不可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力,而同时又使自己的生命力完整无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过程本身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成长既是他人的成长,也是自我的成长。
五、认识
弗洛姆认为,认识是关心和尊重的前提,只有了解对方,才能关心和尊重对方。“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将是盲目的。”认识一个人,我们必须超越对我自身的关心,并且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他自己的时候才是可能的,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对一个人的歪曲和误解。对一个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必须要深入其本质,否则就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但通过思维和语言,我们只能从思想上认识一个人;通过爱的结合,我们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他人。
弗洛姆认为,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这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成熟的人,才能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克服自身而对他人给予真正的爱。
同步训练
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凝聚 背谬 报负 焦躁不安
B.想象 摄服 寥廓 计日成功
C.履行 羸弱 扫描 英雄辈出
D.相像 栽脏 遐想 声音宏亮
2.第二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一句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3.下列句子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4.课文中,“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请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一定的原则:
一定的要求:
5.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请结合课文简要回答。